首页人文社科类心理学《中国歌谣心理学》徐龙华
君夏

文档

123

关注

0

好评

0
PDF

《中国歌谣心理学》徐龙华

阅读 838 下载 3 大小 26.71M 总页数 240 页 2022-11-30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40
全屏查看
《中国歌谣心理学》徐龙华
还有 24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4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第二节情歌的想象…第三节情歌的移情…第十-一章《孟姜女》的悲剧心理第一节在环境对比中展现悲剧心理…(205)第二节在人物设置中展现悲剧心理…(210)第三节在民俗中展现悲剧心理……(214)第十二章《山歌》中的性意识第一节性意识的表现形式…(221)第二节性意识的心理因素…(227)第三节性意识的社会基础…(232)PDG中国歌谣学总论(代序)我国古典书籍中记载着大量有关民歌学的论述,这些论述虽是零碎的分散的,但却有不少真知灼见。它可以使我们得知当时人们对民歌的种种看法,也为今天研究民歌,继承这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提供了基础。民歌的产生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民歌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实践,脱离了生产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有民歌的出现。从我国古代的一些文献中,可以看到民歌起源于劳动的记载。《吕氏春秋·淫辞篇》日:“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在汉代成书的《淮南子·道应篇》也有类似的说法,并加了“此举重劝力之歐也。”这里不仅说明了劳动产生了民歌,而且也说明劳动歌的出现,原先并不是审美需要的产物,是因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常常是集体性的,为了取得共同的劳动成果,要求动作协调,于是以歌来和谐大家的动作,并以歌来解除繁重的体力劳动的苦累。对于民歌的产生,除了有唯物主义的解释之外,也有唯心主义的说法,古今中外的民间文学研究者和民俗学者对此都有各自PDG不同的见解,比如“天籁说”、“诗妖说”、“嬉戏说”等等,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