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书籍医学书籍《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温流

文档

2423

关注

0

好评

0
PDF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阅读 880 下载 0 大小 8.98M 总页数 513 页 2023-04-19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513
全屏查看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还有 513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513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第一编微针特殊刺法第一章耳针第一节耳针学基础一、概述耳针是指用毫针或其它方法耳穴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中国传统针灸医学的一个组戒部分,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但近代应用耳穴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在保健等方面的应用都有了新的、较大的发展。那么,让我们自两千多年前古医籍中有关耳穴的记载,到现代临床上耳穴的广泛应用,对耳穴的源流与发展,做简单的回顾与展望。(一)中国古代文献有关借耳诊治疾病的记载1.耳与经络关系的记载早在《内经》成书之前,古代医家就积累了不少关于耳与整体相关联的经验和知识,并加以归纳整理,编入早期医学文献中。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基出七的帛书中,就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经脉学和灸疗学专著。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记载有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黄帝内经》不仅将“耳脉”发展成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有比较详尽的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面为听。”《灵枢·经脉》篇记载:“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系耳后,直上出巨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阳明之别,…入耳,会于宗脉。”“胃足阳明之1脉,…上耳前。为“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横至耳上角。”《灵枢·经筋篇还记载了足阳明之筋、手太阳之筋、手少阳之筋与耳的联系。由此可见,耳与手足三阳经关系最为峦切,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却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故《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到宋代,杨士激说:“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至金元时期,刘完素在《六书·耳鸣》中记载:“盖耳为肾之窍,交会手太阳,少阳、足厥阴,少阴、少阳之经。”李杲《十书·耳箫声篇》中说:“胆与三焦之经同出于耳。”朱丹溪在《丹溪心祛中说:“盖十二经脉,上络于耳。”“耳为宗脉之所附。”滑伯仁《十四经发挥》中记载:“手少阳…从耳后弱风穴入耳中。“足少附…从至明清时代,对耳与经络关系的阐述又有了深入发展。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从八脉角度闻述了耳与经脉的关系,如阴阳二跷脉循行“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王背堂《证治准绳》中载:“耳属足少阴肾经,又属手少阴心经,又属手太阴肺经,又属足厥阴肝经,又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之会,又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又属足太阳膀胱经,又属手足少阴心肾、太阴肺脾、足阳明胃经之络。”张介宾《类经中说:“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清代沈金整《杂病源流犀烛中说:“阳跷…下身后,入风池而终。”由上可见,耳与十二经脉关系十分德切,它是经脉通过、终止或会合的场所。这些记述为后世耳针的研究与发展莫定了理论基础。2.耳与脏腑关系的记裁耳与经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经络,又与五莊六俯密切相连,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肝病者,…成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说:“脾…其不及则令人九跨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周之所主也。”《灵枢·脉度》篇记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灵枢·五阅五使篇载:“耳者,肾之官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心在窍为耳,…心气通于舌,非筠也,其通于窍者,寄筠于耳,荣华于耳。”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载:“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故窍寄于耳,则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清代沈金整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说:“耳属足少阴肾之寄窍也。耳所致者精,榨气调和,肾气充足,侧耳聪。若劳伤气血,风邪乘虚,使精脱肾惫,则耳李,是肾为耳娄之原也。然肾寄窍于耳,所以聪听,实因水生于金,盖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清代医家张振盏与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