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2-09-18 20:22:00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
- 2022-09-18 20:22:00 中国兵法之起源 编委会
- 2022-09-18 19:48:57 心理催眠术 迈克尔.赫普,温迪.德雷顿著
- 2022-11-24 16:17:09 《性体验与性爱心理》尤里-谢尔巴特赫
- 2023-04-19 15:04:26 《千家妙方 上册 1982年》(李文亮等编)
- 2022-09-18 19:48:57 成功创业72绝招 艾凡著
- 2022-09-18 20:22:00 中国企业的六西格玛管理之道 魏中龙主编
- 2022-11-27 20:51:00 《英语是玩出来的》何杰 刘丽芳
- 2022-11-30 15:26:48 《机器智能:人工心理》王志良主编
- 2022-11-22 08:41:49 【测试文档】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写作技巧大全
- 2023-03-22 15:26:31 Ada软件开发技术_王振宇 梁先忠著_7118024147
- 2022-12-05 15:23:18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巴菲特著 赵亚男译

1、本文档共计 32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上篇总论第…章绪言第一节概述中医外感病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阐述外感病的病因病机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方法的学科。通常迳称外感病学。它既具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讨论众多的具体疾病的辨证施治,兼有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双重性质,而以临床学科为主。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可认为是中医内科学的组成部分,但因外感病有着普遍的共同特征,早就引起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讨,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经验的归纳总结,创立了认识外感病的特有的辨证施治理论体系,从而分化出来自成一门独立学科。外感病系由外在病邪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极为常见,-·年四季都有发生,男女老幼皆能罹患。其中大多起病急骤,症情较重,变化迅速,如缺乏及时准确地效治,每致不良后果。同时不少病种还具有传染性,可在适宜条件下形成规模不等的流行,严重危害着广大人群的生命健康。历史表明,我国旧社会时期外感病十分猖獗,经常造成众多伤亡。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通过亿万群众和医务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外感病的发生率日明显降低,有的则得到有效控制乃至消灭。但无可否认的是,还有许多外感病仍在继续为害,某些虽早已绝迹却又重新出现,因此防治外感病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践告诉我们,外感病学是与之作斗争的得力武器,1特别是防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患,已经取得大量的可喜成果,并能处理现代医学目前尚未解决的某些问题,有着独具的优越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同时必须看到,外感病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衣现,它的发展完善,标志和推动着中医学的充实和提高,因而古有肯定的地位,应该认克学习,全面掌握。第二节处感病学发展简史外感病可谓是与人类俱来的疾病。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无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和约束,一且摄护失旗,外邪乘袭侵犯,则会导致外感病的发生。这就迫使人们进行研究,设法加以防治。外感病学正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医家们不断地继承总结发展提高而形成的。它大致分为下述几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领域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此时产生的《黄帝内经》就是有关医学知识的全面总结,其中对外感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传变预后和传染预防等都有概括论述。首先,《内经》认为外在六气变化可以致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百病之生也,皆生子风寒暑湿燥火。”由于六气变化与四季转换密切相关,所致疾病也就有明显的季节特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冬伤于寒,春湿,冬生咳嗽。”但外感病的发生,不仅要有外在病邪的感受,还决定于机体正气的强弱。《灵枢·首病始生》日:“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若“卒然遇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预防之法,除“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安作劳”以调护正气外,还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