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2-09-18 20:22:00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
- 2022-09-18 20:22:00 中国兵法之起源 编委会
- 2022-09-18 19:48:57 心理催眠术 迈克尔.赫普,温迪.德雷顿著
- 2022-11-24 16:17:09 《性体验与性爱心理》尤里-谢尔巴特赫
- 2023-04-19 15:04:26 《千家妙方 上册 1982年》(李文亮等编)
- 2022-09-18 19:48:57 成功创业72绝招 艾凡著
- 2022-09-18 20:22:00 中国企业的六西格玛管理之道 魏中龙主编
- 2022-11-27 20:51:00 《英语是玩出来的》何杰 刘丽芳
- 2022-11-30 15:26:48 《机器智能:人工心理》王志良主编
- 2022-11-22 08:41:49 【测试文档】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写作技巧大全
- 2023-03-22 15:26:31 Ada软件开发技术_王振宇 梁先忠著_7118024147
- 2022-12-05 15:23:18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巴菲特著 赵亚男译

1、本文档共计 173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编写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教育亦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适应基层和农村中西医结合大专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同时弥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大专系列教材缺如的现状,在贵阳中医学院及中医古籍出版社的领导下,由长期从事中医教育的专家教授及教师共同编写了《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论述中医诊察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亦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各学科的桥梁。因此,它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包括诊法、辨证和病案三大部分,以诊法及证为核心内容。诊法包括望、闲、问、切四诊,其察舌、诊脉尤具中医特色,内容极为丰富,将设专节论述。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特殊思维过程,也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将分别介绍八纲、气血津液及脏腑辨证等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为临床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病因辨证是辨证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中医基础理论中“病因病机”章节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本书不再重复。对六经、卫气营血、三焦及经络等辨证方法,限于篇幅及教学课时,只作概要介绍,当学习参考有关学科或专著。病案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捱的知识,本书对病案有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并附示例以作参考。疾病诊断的主要内容在临床各科中介绍,本书仅对疾病概念作扼要介绍。本书根据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大专层次的教学要求,参考本科各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以扼要闲明中医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中医基础知识,着重论述中医诊断基本技能为目标编写而成,作为基础学科教材,既有必须的理论阐述,又突出了本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力求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作用。因此本教材的学习应安排在中医基础理论之后,在使用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在阐明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临床见习,开展课堂讨论,结合多蝶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本书的编写,限于编者的水平及时间紧迫,难免存在错误及遗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中医诊断学》编委会2002年3月目录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第二节中医诊断学的范围及学科地位(3)(3)(3).4(3)(3)二、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地位…(3)第三节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一、整体审察…二、四诊合参…三、辨证求因…(5)第四节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诊法第一节望诊(7)一、全身望诊………(7)(一)望神(7)(9)(14)(四)望姿势(15)二、局部望诊…(15)(一)望头面(16)(二)望五官(17)(三)望躯体................(20)(四)望排出物(25)(五)望小儿指纹(26)三、舌诊…(27)(27)(二)舌诊方法及注意事项(28)(三)舌诊内容及正常舌象(29)(29)(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