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书籍自然科学《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编辑委员会编
yewei

文档

313

关注

0

好评

0
PDF

《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编辑委员会编

阅读 664 下载 1 大小 8.42M 总页数 137 页 2022-10-24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137
全屏查看
《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编辑委员会编
还有 13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37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内 容 简 介《中国自然地理》是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组织有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以及生产人员共同撰写的一部专著。这部专著共分∶总论、地貌、气候、地表水、地下水、动物地理、植物地理、土壤地理、古地理、历史自然地理、海洋地理、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等十二分册。 本书是《中国自然地理》专著的动物地理分册。全书共分六章。根据陆栖脊椎动物的资料,前四章论述了中国动物区系的历史演变,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并对中国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讨论。第五章从动物生态地理学的观点,阐述了中国各生态地理动物群的特征。第六章分历史时期与现代两个部分,叙述了中国动物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可供农、林、牧、医、自然保护等业务部门及科研、教学单位参考。 序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而地理环境则是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活于其中的植物、动物等因素组成的复杂的物质体系。在这个物质体系中。各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经常处于矛盾与斗争之中,不断地变化,发展,整个地理环境亦由是而不断地变化、发展。 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了解地理环境早就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建设,发展生产,社会上更迫切需要有一本能反映我国地理环境的《中国自然地理》。为此,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同志,在五十年代后半期至六十年代前半期,即亲自领导《中国自然区划》与《中国自然地图集》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此后,鉴于还缺少一本内容比较完备的《中国自然地理》,又积极地倡导并亲自主持编写。计划初定,即受到林彪、“四人帮”一伙的干扰破坏,编写工作不得不停止进行。到了1972年,敬爱的周总理指示∶.“中国科学院应重视基础研究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编著《中国自然地理》才被列入中国科学院1973—1980年重点科学规划之中。中国科学院决定成立《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以竺可桢副院长为主任。竺可桢同志以八十二岁高龄,卧病医院,欣然受命,并对编辑工作提出不少建议。1973年春召开了编委会,讨论了编写原则和编写大纲,组织有关单位和有关专家协作,建立各篇章的编写组,调动和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但工作进行中又再次遭到"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的干扰破坏,编委会和编写组的同志在风吹浪打之中,进行了和斗争,编写工作虽然在进度上和质量上受到不少影响,但工作仍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现在终底于成。 由于《中国自然地理》篇幅很长,各章节完成时间先后不一,而且不同读者对本书不同章节的需要也各不相同,因此决定分篇分册出版,将全书分为十二分册,即∶总论、地貌、气候、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动物地理、古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海洋地理。 本书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产物参加编写的有科学研究所、大专院校及生产部门共三十个单位,200多名科学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各篇稿件都曾召开审稿会。参加审稿人员近600人。此外还分送有关单位和专家审阅,而作为全书工作基础的资料更是成千上万人的工作成果。浩如烟海的资料,搜集就得费很多人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更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时间、地域口径各不相同,要使之带上条理性更要经过反复琢磨。可以认为这是一本比较完整的中国自然地理著作。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各篇编写审改工作是分别进行的,进度不一致,每篇审改亦未能邀请其他各篇编写人员参加,以致各篇篇幅长短参差,各篇之间可能有少数不必要的重复,专业名词亦难免会有一些出入,综合性论述分量也比较少。地理环境既是一个很复杂的物质体系,初次编写《中国自然地理》本来亦只能粗具规模,作为以后提高深化的起点,我们工作开展不久,即深感"初始之难","四人帮"横行之时益增艰困。编委会自顾任重力薄,极求加强,亦以当时形隔势禁,不能实现,遂至全书内容和形式都存在不少缺点。但为了适应各方面的需要,并及早得到广大读者的审查,以便进一步斟酌损益,补充修订,决定先分册出版,谨祈读者多予指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