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管理学《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杜博奇
Fascinated

文档

965

关注

2

好评

0
PDF

《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杜博奇

阅读 818 下载 0 大小 18M 总页数 223 页 2022-10-29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23
全屏查看
《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杜博奇
还有 223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23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引 子危险的诱惑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偶然事件被排列组合,最终以杂乱无章的面貌成为现实。当人们重新发现历史,往往被这种“组合逻辑”震惊∶个人、家族命运的波折,放大来看,不正是国运激流的微小漩涡吗?2011年5月,澳元对美元汇率冲向1∶1.1点位,刷新1983年澳大利亚实行汇率自由浮动制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后虽小幅回落,但仍低于1∶1关口。澳元走强已成不争事实,“疯狂的澳元”俨然成为国际汇率市场的一朵奇葩,吸引|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 客、国家炒家和机构的狂热追逐。 目睹此景,昔日大陆首富荣智健不知将作何感想。众所周知,荣氏当初从中信泰富(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泰富)仓皇退位,与澳元巨亏不无关联。 历史之河平静流淌,距离现实越近的回忆,越能衬托世事的苍凉诡异。反顾之下,感慨诸多,唏嘘万千。 时间回溯,全球突然出现一股资源紧缺潮流,铁矿石价格节节攀高。荣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在铁矿石大国澳大利亚西部拥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总约42亿美元,为西澳之最。由于采矿设备、供应品和人工成本等都需以澳元方式结算,客观上对澳元存在巨大需求。据估算,除已投入的16亿澳元,中信泰富之后25年每年运营开支至少10亿澳元。 国际贸易不同币种之间的兑换时常有之,而且极易受汇率波动影响,为降低交易风险,通常需要进行外汇套期保值。中信泰富情况尤其复杂,身处香港,面对国际与内地市场,仅铁矿石便涉及人民币、港元、美元和澳元四种币种。因此,其进行澳元套期保值无可厚非。 况且,受资源紧缺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扬,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成为国际贸易的受益者。澳元持续走强,形势一片大好。2008年6月,澳元兑美元汇率为0.9434,突破历史最高点。 当时,对于中信泰富来说,无论从哪方面看,看涨澳元都有利可图。因此,部分机构开始游说中信泰富。2008年7月16日,中信泰富与汇丰、渣打、花旗等13家银行签署16份“累计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约定每月以0.87∶1 的汇率用美元兑换澳元,直至2010年10月。 实际上这些合约均有“对赌”色彩。简单地讲,若澳元升值,汇率高于0.87 时,中信泰富将赚取大量外汇;而如果澳元贬值,汇率低于0.87,中信泰富将损失外汇差价,还必须以0.87的汇率持续买入澳元,直至合约到期,因此也将承引子|危险的诱惑 | 担更多的损失。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合约还包含一层隐晦的看跌期权,即当汇率低于0.87 时,中信泰富必须买入双倍的澳元。可以认为,赢利是单倍的,亏损则是双倍的,风险与收益严重失衡。 似乎中信泰富高层对澳元升值充满信心。西澳铁矿所需不过20亿澳元,而与国际银行签署的外汇买卖合约总价高达90多亿澳元,大大超出实际需要。业界人士认为,中信泰富此举投机炒卖意味十足,单纯的“套期保值减少澳元汇率风险”之说难以站住脚跟。 1978年荣智健便奔赴香港,亦曾到美国创业,纵横资本市场30年,对游戏规则绝不陌生,理应知道"对赌"后果。赌赢了,一本万利;赌输了,身败名裂。他向来“眼光准、出手狠、脱手快”,做尚未有失手先例,如此大手笔炒汇,似乎认准了澳元必将升值。 二 现实的神奇之处在于往往向预期的反方向发展。期待越多,失望越多;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签署合约两个月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为抵御金融危机,澳大利亚中央银行密集降息,致使澳元暴跌,当年10月澳元对美元汇率跌至0.6011。中信泰富亏损已成事实。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首次公开承认炒汇亏损,截至2008年10月17日,澳元实际亏损8.077亿港元,按照已生效的外汇交易合约计算,账面浮亏147亿港元,累计亏损将达155亿港元。以此计算,中信泰富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香港交易所(简称港交所)中资绩优股公司亏损最大的。从|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 天堂跌落。 当日记者招待会上,荣智健以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身份代表董事会向者致歉,并强调公司已对此事展开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财务董事张立宪没有遵守集团对冲风险的政策及事先取得主席的批准,财务总监周志贤亦没有尽其把关的职责。两人已引咎请辞,由莫伟龙接任财务董事,由于“事件不涉欺诈或其他不法行为”,不对两人采取法律行动。 荣的说法并不服众。评论人士认为,张立宪和周志贤只是前台角色,实际负责中信泰富财务者是担任财务部董事的荣智健之女荣明芳。对此,中信泰富回应,荣明芳事后被调离财务部,接受降职减薪等纪律处分。堂堂恒指成分股企业发生如此大的丑闻,岂是主管辞职、降职所能解释,股民质疑中信泰富高层的诚意和决心,要求香港特区政府追查到底。 民意沸腾,舆论激扬,者怨气势难阻挡,把积蓄的不满、质疑和批评引向高潮,一触即发。 多年来,荣智健依靠“红色资本家”身份与中信集团这棵“大树”,在中信泰富平台上“翻云覆雨”。作为仅次于中信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荣智健在中信泰富长期担任董事会主席,并将长子荣明杰、长女荣明芳安排进中信泰富的关键部门,行事作风俨然将中信泰富当做家族企业。 另一方面,中信泰富打着“央企”旗号大肆收购,每笔大宗收购,荣智健往往以中信泰富公司作担保贷款进行个人。做大后,个人股份水涨船高,运作失败,个人股权又可转让给中信泰富,如此保证万无一失。荣智健将其概括为“公私分明、公私混合、共同、共同发展”。 这套模式历来被意识先进的香港市民非议。香港民众对荣家在心理上并无好感,特别是荣明芳进入中信泰富高层之后,采取的一系列商业行为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荣明芳性格精明强悍,深得荣智健喜爱。2005年,中信泰富申请其的|引子|危险的诱惑| 香港东区海底隧道过道费提价,未获特区政府批准,荣明芳以合约规定合理经济回报率达15%为由,申请国际仲裁,成功将东隧过道费加价67%。此事让中信泰富效益大增,一举奠定荣明芳商界“女强人”的形象,但却让荣家的社会声誉大打折扣,香港各界对中信泰富和荣明芳一直耿耿于怀。 澳元巨亏,作为财务部董事的荣明芳难脱干系,坊间甚至质疑,她应该是巨亏事件的直接负责人。但她却在舆论沸沸扬扬之际,鬼使神差地逃过一劫。香港媒体炮轰荣明芳,认为中信泰富纵然内部处理,也至少应对公众有所交代,如此不明不白、悄无声息,更加深了彻查必要。 媒体爆出猛料称,中信泰富高层9月便觉察外汇杠杆合约风险,直到10月下旬才发布公告,存在内幕交易嫌疑。 舆论如此,花旗、高盛、美林等银行纷纷调低中信泰富的信用评级,建议沽售。受此影响,中信泰富股价暴跌55%,为1990年以来最大跌幅,收于每股6.52港元,市值瞬间蒸发175亿港元,仅剩144亿港元。持股19%的荣智健因此一天内身价缩水33亿港元。 者显然对中信泰富失去了信心。 尽管荣智健声称,将从母公司协调15亿美元备用信贷,加上中信泰富账上现有80亿港元,足以应付局面。但股价仍连番跳水。10月22日,中信泰富股价大跌24.7%,收于每股4.91港元,市值再度缩水35.26亿港元,累计损失市值超过210亿港元。 眼见这只“紫筹股”①被弃之如敝屣,市值缩水超2/3。 港股大盘震荡,港交所接连接到数十宗案,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简称香港证监会)涉入调查。此时,蜚短流长、惊动朝野,已不是处理一 ①红、蓝混合便为紫色,所以身兼红筹股和蓝筹股特点的被统称为紫筹股,香港市场上紫筹股众多,如华润创业、中信泰富、中国电信、上海实业等。 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 二个虾兵蟹将所能解决。 最后关头,荣智健不得不亲自出山,扶大厦之将倾,但事态之严重,已超其能力所及。 三 就在花旗银行表示对中信泰富“管理能力失去信心”之际,荣智健发动了“股价保卫战”。 一方面,荣智健以个人名义增持100万股中信泰富,持股量上升至19.17%,同时中信泰富母公司中信集团增持200万股,意欲拉升股价,阻止下跌势头。 另一方面,为堵住债务黑洞,荣智健紧急飞赴北京总部“搬救兵”,市场传言,中信泰富甚至有意出售旗下非核心业务抵债。 许多机构闻风而动,致电荣智健希望洽谈资产。在他们看来,中信泰富在香港拥有航空、隧道、物流等优秀资产,抄底极为合算。荣智健显然不肯轻易放弃辛苦打拼来的江山,表示不会选择在股市低迷时出售资产,最迟要等到金融危机过后,以对小股东有所交代。 香港证监会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简称香港联交所)对中信泰富调查期间,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宣布暂停履行所有公职,避免引起潜在的角色冲突。 范鸿龄是中信泰富仅次于荣智健的二号人物,在香港政商两界威信颇高,此前担任纪律人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主席、输入优秀人才及专才咨询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被认为是曾荫权之后最有希望的特首接班人,“澳元门”给其政治生命蒙上阴影。 引子|危险的诱惑| 随后,2008年10月30日,中信集团派来53岁的“救火队长”张极井。此人在中信集团主要从事海外业务,并曾长期在澳大利亚工作,时任中信集团董事、总经理助理、战略与计划部主任和中信资源执行董事,负责中信泰富善后事宜。荣智健去留成为各界热议话题。 受澳元持续贬值影响,中信泰富账面亏损从155亿港元升至200亿港元,股价继续暴跌,市值仅剩80.3亿港元。80多名小股东决意通过法律手段向中信泰富索赔。荣智健向小股东表示歉意,但无意辞职。 形势已非荣智健所能掌控。 11月初,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就是此前荣智健声称的备用信贷。这笔资金以可换股债券的方式注入,相当于中信集团以每股8港元认购中信泰富新股,持股比例从29%增至57.6%,成为控股股东。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常振明将领衔成立专门委员会,主持中信泰富善后工作,而此时荣智健实际上被架空,等待最后结果。 12月19日,中信泰富举行股东特别大会,对上述拯救措施进行表决。会上,小股东要求荣智健和范鸿龄辞职。有股东认为,此事"非单一企业问题,也不是公司8000多名股东的问题,而是全香港的问题",要求待香港证监会调查完成之后再行表决。 不过,小股东们的声音很快湮没无闻,当天最终表决通过了中信集团认购中信泰富可换股债券和接手澳元外汇期权合约的方案。 作为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荣智健对此表示欢迎,他说∶“中信集团提供的资金可以增强中信泰富的资本结构,不再受到澳元汇率波动的影响……使得公司重新站起来,把重点放在自己的业务上。中信集团的支持也使得我们更好地把握内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商机。”荣智健虽难掩疲倦,但言谈中却不乏喜悦之色。 正当人们认为“澳元门”尘埃落定时,另一场风暴悄然袭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