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计算机书籍信息安全《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万晓榆等编著
繁星

文档

239

关注

0

好评

0
PDF

《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万晓榆等编著

阅读 624 下载 0 大小 26.58M 总页数 232 页 2022-11-16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32
全屏查看
《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万晓榆等编著
还有 232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32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内 容 提 要本书从下一代网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全面介绍以软交换技术和IMS技术为代表的下一代网络的各种安全技术,结合组网和设备应用实例,重点阐述软交换网络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协议、业务的安全机制,以及IMS网络的接入安全和网络安全,最后讲解了下一代网络基础传送网的生存性。本书可供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工程师、研发人员和管理者,以及IT业界的业务开发人员、编程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类师生使用。前 言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在当今电信网络的基础上演变、融合而来的。理想中的 NGN 集数据、语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功能于一体,可以实现各种网络的互通,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方式,享受网络提供的各种服务。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NGN 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安全隐患。NGN 的开放性、融合性一方面使外部攻击者有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使传统电信网在封闭环境下设计方面的缺陷也显现出来。此外,NGN的承载网沿用了在Internet上使用的IP技术,自然也继承了IP技术本身的安全缺陷。如何在下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全方位地认清其安全隐患,利用相应的安全技术有针对性的解决潜在的安全威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下一代网络本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本书所深入分析探讨的要点。本书在介绍NGN网络结构特点及其与其他网络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下一代网络各种安全技术和防范管理措施。全书共包括13章,分为以下4部分。首先介绍下一代网络的相关知识,包括第1、2章。第1章主要为下一代网络的特点及与其他网络的关系;第2章对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和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进行了描述。然后讨论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安全,包括第3~9章。第3章是NGN安全概述;第4 章是接入层安全;第5章为传输层安全;第6章为控制层安全;第7章为NGN协议的安全;第8章介绍下一代网络业务安全;第9章提出了安全管理及安全组网实例。接下来讨论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安全,包括第10、11章。第10章介绍基于IMS的NGN安全体系结构;第11章介绍IMS的接入安全和网络安全。最后论述下一代基础传送网的生存性,包括第12、13章。第12章介绍 SDH和 WDM 中提高网络生存性的相关技术;第13章介绍ASON的生存性。本书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阐述各种技术的同时,给出了大量设备组网和应用实例。本书的末尾给出了专业名词缩略语表。因此,本书可供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工程师、研发人员和管理者,IT业界的业务开发人员、编程人员,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类师生,以及对下一代网络安全感兴趣的初学者阅读。本书编写工作主要由重庆邮电大学下一代网络应用技术研究所的万晓榆、樊自甫、宗晓飞、史宝萍、刘雪艳、杨埙、李成龙、万李蓉、胥建云等完成。在编写和出版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我们所在的课题组承担了重庆市教委“下一代网络安全机制性研究”(渝教KJ060514)的研究工作,通过资助对下一代网络安全机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谨以此书献给重庆市教委,以表达对重庆市教委的谢意。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重庆邮电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特此致谢!由于 NGN 的相关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之中,加之作者水平有限,所编写内容难免有差错和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读者予以指正。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159M978-7-115-16028-79787115160287>1SBN978-7-115-16028-7TN人民邮电出版社网址:Www.ptpress定价:32.00元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万晓榆樊自甫宗晓飞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