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计算机书籍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袁泽虎
Fate

文档

291

关注

0

好评

0
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袁泽虎

阅读 588 下载 0 大小 17.39M 总页数 194 页 2022-11-21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194
全屏查看
《计算机辅助设计》袁泽虎
还有 194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94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内容简介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CAD的相关技术和内容,全书共分I】章,包括CAD概论及CAD系统、T程数据的处理、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二维图形绘制、三维实体绘制、Visual LISP语言及编程、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智能CAD与设计型专家系统、有限元原理及其在CAD中的应用、机械优化设计、计算机仿真。结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本书中编人了许多程序和实例。本书适为高等院校CAD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培训与继续教育用书,同时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侵权:010-627829891370112193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袁泽虎主编.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普通高等院校机电工程类规划教材)1SBN978-7-302-28287-7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40278号责任编辑:庄红权封面设计:傅瑞学责任校对:刘玉霞责任印制:王静怡出版发行:清华大学出版社网://.tup.://.wqbook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A座邮编:100084社总机:010-62770175邮购:010-62786544投稿与读者服务:010-62776969,c-service(@tup.tsinghua.edu质量反馈:010-62772015,zhiliang@tup.tsinghua.edu印装者:北京鑫海金澳胶印有限公司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开本:185mm×260mm印张:12.25字数:292千字版次:2012年5月第1版印次:2012年5月第1次印刷数:1~4000定价:25.00元产品编号:044995-01前言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简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用硬、软件系统辅助人们对产品或工程进行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是在计算机环境下完成产品的创造、分析和修改,以达到预期设计目标的过程:是综合了计算机与工程设计方法的最新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起了许多领域的设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生产和组织模式,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参考了许多相关书籍和教材编写的,力求体现CAD技术的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和通用性。全书共分11章。第1章介绍CAD的内涵、功能和应用,构成CAD支撑环境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以及CAD系统的形式。第2章讲述工程数据(数表和线图)的处理,介绍数据的程序化处理方法、文件化处理方法和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以及这些管理方法的实现。第3章是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讲述图形的坐标变换、开窗、裁剪等。第4章是二维图形绘制,介绍AutoCAD2010绘图软件,以及在AutoCAD绘图软件环境下实现交互式绘制工程图。第5章是三维实体绘制,介绍利用AutoCAD:2010绘制三维实体。第6章介绍Visual LISP语言及编程,并利用Visual LISP实现参数化绘图。第7章介绍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第8章讲述智能CAD的概念、方法与应用,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特点以及建立。第9章介绍有限元原理及其在CAD中的应用。第10章介绍机械优化设计。第11章介绍计算机仿真。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CAD的相关技术和内容,注重知识介绍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在重点章节中结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编人了许多程序和实例。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应结合有关章节内容进行上机实践,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也可作为培训与继续教育用书。读者对象以在校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为主。本书由袁泽虎担任主编,郭箐、肖惠民担任副主编。本书第1、5、6、7、8、10章由袁泽虎编写,第2、3、9章由郭箐编写,第4、11章由肖惠民编写。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误或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2012年2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