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计算机书籍平面设计《系统级FPGA设计与应用》王伶俐 周学功 王颖
wmzblue

文档

449

关注

0

好评

0
PDF

《系统级FPGA设计与应用》王伶俐 周学功 王颖

阅读 818 下载 0 大小 23.58M 总页数 232 页 2022-11-21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32
全屏查看
《系统级FPGA设计与应用》王伶俐 周学功 王颖
还有 232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32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内容简介本书基于信息时代的特征和发展需求,分析并比较了各种可编程技术和可编程器件的特点,阐述了系统级FPGA的优越性,并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本书并不从已有的商用FPGA器件和软件工具的角度介绍系统级FPGA的结构和应用技术,而是从可编程性这项核心技术出发,介绍了实现可编程性的底层硬件结构、设计数字电路所需要的EDA算法和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然后以商用FPGA器件和软件工具作为示例说明。这样可以把握商用器件结构及其开发环境的技术途径、发腰趋势以及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与交互过程。全书共有?章。在第1章介绍数字信息技术平台后,第2章开始介绍与软件可编程性相对的各种硬件可编程技术和可编程硬件资源结构。第3章从通用型CPU的编译流程出发,介绍基于FPGA的数字电路设计流程和逻辑综合,工艺映射、布局布线,时序分析,基于JTAG的在线分析技术等内容。第4章和第5章分别介绍基于系统级FPGA的嵌人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主要讨论常见的微处理器、片上总线和自定义外设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技术。第6章介绍基于FPGA的可重构系统及其设计方法。第7章通过一个嵌人式系统设计实例对前面各章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本书附录部分还提供了一些上机材料。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专业高年级大学生或研究生阅读,同样可供通信、机电类研究生、大学教师、电子电路设计和测试工程师等参考。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杜防伪标签,。,。傻权:010-6278298913701121933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系统级FPGA设计与应用/王伶俐,周学功,王颖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微电子与集成电路技术丛书)ISBN978-7-302-27691-3I.①系…Ⅱ.①王…②周…③王…Ⅲ,①可编程序逻辑器件一系统设计W.①TP332.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267879号责任编辑:盛东亮责任校对:焦丽丽责任印制:杨艳出版发行:清华大学出版社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A座://.tup邮编:100084社总机:010-62770175邮购:010-62786544投稿与读者服务:010-62776969,c-service(@tup.tsinghua,edu质量反馈:010-62772015,zhiliang@tup.tsinghua..cdu印装者:北京国马印刷厂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开本:185×260印张:14.75字数:364千字版次:2012年1月第1版印次:2012年1月第1次印刷印定价:29.00元产品编号:042328-01序一王志华教授要我为《微电子与集成电路技术丛书》写序,使我联想起了两件往事。第一件:上世纪70年代后期,集成电路由LSI发展到VISI阶段,当时在国际同行间一个讨论的热点是:“把什么内容和如何把这些内容放到这么一块小小的芯片上去?”即今后芯片上应集成哪些电路和怎么设计集成有如此多电路的芯片?第二件: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分会(当时叫半导体专业委员会)下成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组(这是我国第一个集成电路方面的学术组织),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在青岛召开,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孙俊人出席会议并讲了话,王守武先生(院士)参加了会议,我本人在会上作了一个有关集成存储器的报告,参加会议和作报告的还有黄敞教授、唐璞山教授、夏武颗教授、林雨教授、洪先龙教授、叶以正教授等等,记得王守觉先生也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总之,会议开得很热烈、很成功。但参加会议的也就一百人左右,这大概也是当时我国搞集成电路技术的主要队伍。(李志坚院士为本丛书写的序言手稿)迄今,这两件事已经过去近30年了,微电子技术已发展到了纳米ULSI阶段,集成电路产品也早已走出了out of the shelf的阶段,即数字电路只有若干标准逻辑门系列、存储器、初级的CPU等,模拟电路只有运放、VC)和滤波器等少数标准产品的阶段,先后经过ASIC、SOC,现今已进入了多核CPU、含射频,模拟与混合信号处理和各种嵌入式模块的S()C时代了。这不仅表明集成电路技术的学术内涵已大大扩展,电路设计技术和设计工具的进步已非当日可比,更反映出微电子技术的强大内在潜力和时代对IC的持续而迫切的需求。同样,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企业名册,我国有规模的C设计企业已达到一百几十家,由此估计从业人员应该以万计算了,技术上我们已能独立设计出诸如3G手机核心芯片、嵌入式和高性能的CPU以及高档的保密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