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类社会科学《巴赫金全集 第4卷 言语体裁问题 文本问题 人文科学方法论 第二版》白春仁 晓河 潘月琴 黄玫等译
haiyy

文档

370

关注

0

好评

0
PDF

《巴赫金全集 第4卷 言语体裁问题 文本问题 人文科学方法论 第二版》白春仁 晓河 潘月琴 黄玫等译

阅读 962 下载 0 大小 24.08M 总页数 0 页 2022-11-28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0
全屏查看
《巴赫金全集 第4卷 言语体裁问题 文本问题 人文科学方法论 第二版》白春仁 晓河 潘月琴 黄玫等译
还有 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论人文科学的哲学基础认识物与认识人。这两者需要作为两个极端来说明。一个是纯粹死的东西,它只有外表,只为他人而存在,能够被这个他人(认识者)以单方面的行动完全彻底地揭示出来。这种没有自己不可割让不可吞噬的内核的物,只可能成为实际利用的对象。第二个极端,就是在上帝面前思考上帝①,是对话,是提问,是祈祷。个人需要自由的自我袒露。这里有着内在的吞不进吃不掉的核心,这里总保持着一定距离;对这个内核只可能采取绝对无私的态度;个人在向他人袒露自己的同时,又总是保留着自我。认识者在这里提问,不是看着一个死物来问自己和第三者,而是问被认识者本人。好感和喜爱具有的意义。这里的标准,不是认识的准确性,而是契入的深度。这里认识的目标,在于个人特性。这是一个作出发现、袒露心迹、了解情况、告知事情的领域。在这里,秘密是重要的,假话(而不是错误)也是重要的。在这里,傲慢和屈辱等都是重要的。极端的死物是并不存在的,那只是一个抽象的(假定的)因素。任何一个整体(自然界和属于这一整体的一切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都带有人格性。双向的深入认识的复杂性。认识者的积极性与袒露者的积极①意谓即使有上帝在场,人也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与之融为一体,同平常人更是不相融合而 需对话。---译者注性(对话性)。善于认识与善于表现自己。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表现和对表现的认识(理解)。外在与内在的复杂辩证关系。个人不仅有其环境和周围,而且还有自己的视野。认识者视野与被认识者视野的相互作用【?】。表现所含的诸因素(身体作为并非僵死的物性、面孔、眼睛)。这些因素中交织结合着两个意识(我与他人),在这里我是为他人而存在并借助于他人而存在。具体意识的历史,他人(有爱心的他人)在这一历史中的作用。自己在他人身上的反映。为自己而死与为他人而死。记忆。周围与视野的相互关系、我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与这一关系相联系的文艺学和艺术学中的具体问题;区域的问题;戏剧的表现。深入他人(与他人融合)与保持距离(自己的位置),以求得认识的超视。表现个人与表现集体、人民、时代、历史本身,连同它们的视野和周围。问题不在于个人对表现与理解具有自觉性。人民、历史、自然等的自我祖露及其表现的形式。人文科学的对象,是表现的和说话的存在。这个存在任何时候都不等同于自己,所以它的内涵和意义是不可穷尽的。面具【?】、舞台、场景、理想的空间等等,都是表现代表性的(而不是独一性的和物质性的)存在、表现对这一存在的无私态度所使用的种种形式。准确性,它的意义所在和它的界限。准确性要求的是死物与其自身相等。对于实际地掌握死物来说,需要这个准确性。自我揭示的存在却不能受到强制和束缚。这个存在是自由的,所以不提供任何的保证。因此这里的认识不能向我们赠与和保证任何东西,比如说长生不死;这个长生不死不能成为对我们生命有实际意义的准确判定的一个事实。“相信心灵的话吧!从上天得不到什么保证。”向我们认识活动自由地展现开来的整体存在、人的心灵存在,无论在其任何一个重要方面,都不受这种认识行为的束缚。不能把认识死物的一些范畴,移用到它们的身上(这是形而上学的过失)。心灵自由地向我们述说自己的长生不死,但却不能证实它。科学要寻找那种在任何的变化之中(死物的变化或功能的变化)保持不变的东西。存在的形成,是一种自由的形成。这种自由是可以研究的,但无法用认识的行为(对死物的认识)去束缚它。各种文学形式的具体问题∶自传体、口头流传作品(在仇敌意识中和在后代意识中的自我反映)等等。记忆的问题在哲学中占有一席中心的地位。某种自由的因素,是任何的表现都要具备的。绝对不由自主的表现,则不是这样。不过,表现是两方面的存在,因为这一存在只能在两个意识(我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相互渗透而保持距离;这是两个意识相逢之处,是它们内在地交往的区域。内在地自我观照(自为之我)与在镜中观照自己(为他人之我,从他人视角中看的我),两者之间哲学上和道德上的差别。纯粹从自为之我的角度出发,能否观照并理解自己的外表。旧日(过去)那实际的物的方面,是无法改变的,但旧日的内涵方面、表现的述说的方面却是可以改变的,因为这个方面是不可完成的,是不等同于自身的(它是自由的)。在旧日这种永远不停的变化之中,记忆的作用。认识————这是理解过去连同它的不可完成性(不等同于自身)。认识中的大无畏因素。在表现中、在自我揭示中、在祖露心迹中、在话语中的恐惧与恐吓(严肃性)。认识者的相应的谦逊因素。虔敬态度。理解的问题。理解是看到涵义,但不是现象学的观照,而是看到感受和表现的生动内涵,是看到内在领悟了的、可说是自我领悟了的现象。表现是领会了内涵的物质,或者说是物质化了的涵义,是贯穿于必然性中的自由因素。可施爱抚的外在的与内在的躯体。心灵的不同层面能外化的程度亦不同。艺术上不能外化的心灵内核(自为之我)。被认识对象的回应积极性。表现哲学。表现是两个意识相会之处。理解的对话性。心灵的外壳没有自己的价值,要靠他人施恩和爱抚。心灵不可言传的内核,只可能反映在绝对同情的镜子里。严肃性问题①。严肃性的外在表现因素∶紧皱的眉毛、吓人的目光、拧起的皱纹等等;这些都是恐惧或恐吓的成分,是准备攻击或防卫,是劝人屈服【?】,是表现无可逃避、必须如此、绝对性、不容争议等等。危险使人严肃。躲过危险,便发出笑声。必然性是严肃的,而自由则在笑。求助是严肃的,笑则向来不求助什么,不过赠与可以伴以笑声。严肃性是讲求实际的,广义上也是自私的。严肃性使事物停滞、稳定,严肃性面向现成的事物、在顽强与自卫中完成了的事物。严肃性不是一种从容不迫而自信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要笑的),它是遭到威胁的力量;因此它也是威胁或乞怜他人的弱者。被看作是一个无所不能、征服一切的整体的自然,并不是严肃的,而是淡漠的,或者干脆是微笑的(“灿笑”②),甚至放声朗笑。这个整体不可以看成是严肃的,要知道在它身外不存在仇敌,它是淡漠而快活的;一切终结和涵义都不在它之外,而在其中。它不期待什么,要知道期待导致严肃。笑能消除未来(期待)的重负,能摆脱未来的操劳,未来于①“严肃性”问题是由思考拉伯雷创作引起的。但作者在这里把它同人文科学的认识论联系了起来。巴赫金认为“严肃”与“笑”这一对范畴是独立的又相互制约的思维形式和认识形式,并主要在文艺学和语言学领域中阐发了这一点。可参看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的专著,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文章。----译者注②可能来自普希金诗句∶“无动于衷的淡漠自然,露出永恒的灿笑。”————原缩者注是不再成为威胁。一切有文化的人莫不具有一种向往∶接近人群,深入人群,与之结合,融化于其间;不单是同人民,是同民众人群,同广场上的人群,进入特别的亲昵交往中,不要有任何的距离、等级和规矩;这是进入巨大的躯体。戴着假面的亲昵之"你",面具是超乎等级之外的。戏剧中和长篇小说(莱蒙托夫、托尔斯泰、《魔山》等)中的假面狂欢场面(也有舞会、节庆、演戏的场面)。《别尔金小说》是很重要的散文体作品,其中有骗局、粗鄙、偶然性、越轨行为。拉伯雷也有助于阐明小说起源、历史、理论等方面的非常深刻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我们顺便要在这里提出来的,而且可以预先指出问题的要点∶绰号、粗鄙【?】、不同语言的分界等等。利用大量材料系统地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准备留在别的地方。(白春仁译)巴赫金全集《巴赫金全集》编辑委员会主编钱中文副主编白春仁晓河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白春仁李兆林钱中文晓河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