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类心理学《跨文化沟通心理学》彭凯平 王伊兰
晴天

文档

102

关注

0

好评

0
PDF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彭凯平 王伊兰

阅读 777 下载 2 大小 28.52M 总页数 265 页 2022-11-30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65
全屏查看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彭凯平 王伊兰
还有 26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65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序每年,我都会把我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美国研究生派到中国来,每次当他们在中国待了几个星期后回到美国时,他们都会很高兴的来找我,并且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的确很惊诧,之前他们对中国有着太多的误解,他们说“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都是错误的”为什么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和实际的经历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是否是由他们的政治偏见所导致的呢?我们能否将这些差异完全归结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呢?事实永远比简单的推测复杂得多。我相信我的学生应该是比较具有独立思维和批判精神的,相对于一般美国民众来讲,他们对西方媒体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事实上,他们应该是对中国相当友好的人士,要不然也不会跟随我这样一个美籍华人心理学家从事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为了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也经常鼓励和要求他们去搜寻和阅读反映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变化的文献和文章。他们也经常从我所订阅的中国书刊及从中国大使馆所给予的材料中了解许多有关中国的现状。但是,这些宣传材料并没有发挥它们应该发挥的作用。我的这些学生甚至直截了当地对我说:“好像中国人不太关心或者是根本不知道如何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当然这一结论是不全面的,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中国政府和普通民众实际上非常关注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为什么我们的努力和工作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沟通效果?这就是这本书所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的宣传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从极左式的、一厢情愿的灌输和傲慢的、仇视性的沟通方式,变成相对轻松、公平和理G性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沟通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外◇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他们的沟通风格缺乏足够的了解。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跨文化沟通的能力、知识和技巧从总体上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还不能够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对应。我的研究生们的经历反映出一些中国人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和沟通所经常遇到的令他们困惑的间题。首先,那些承担着宣传中国文化重任的官员、学者和使者,他们自己本身对中国文化可能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相应的知识。我们似乎除了京剧、长城、功夫、熊猫、中医、风筝、灯笼等中国文化元素之外,就不知道还有什么让人感兴趣和着迷的文化元素了。其次,他们几乎完全忽视当前的国际审美潮流,将所有其他国家的观众和听众当成是“爱国的海外老华侨”。因此,很难与国外主流社会找到沟通的接口。最后,我们很多对外宣传和交流的工作都是由政府行政部门来负责的,由于害怕出错,对外宣传方式就特别容易变得僵化和平庸。当小心谨慎、不犯错误成为行动的目标和准则之后,任何有新意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会举步维艰。某些对外宣传人员甚至还以民族主义和斗争的态度来进行跨文化沟通,这种方式彻底地丧失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仁爱、礼貌、包容、智慧和诚恳的精神。作为心理学家,我们认为跨文化沟通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方文化的主流社会,是否能够从我们的文化中找到某种心灵的感应、生活的乐趣和思维的快乐。也就是说如何让对方动心、动情和动脑,是跨文化沟通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在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之后,才能够向对方宣传我们的理念、观点和信息。大众的心理决定了跨文化沟通的效果。因此学习跨文化沟通的技巧,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跨文化沟通心理学。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的文化有着更多的接触和沟通,这就使得跨文化的沟通不再局限于政府和政府之间的对话,而是延伸到了民众之间的沟通。也就是说,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有可能承担跨文化沟通的义务,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学习跨文化沟通心理学,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文化的载体。心理学将会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影响、有意义、有贡献的文化使者。彭凯平2009年8月8日于清华新斋PD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