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金融投资海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_熊小奇著_7505841602
紫露

文档

268

关注

0

好评

0
PDF

海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_熊小奇著_7505841602

阅读 649 下载 0 大小 4.64M 总页数 117 页 2022-12-14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117
全屏查看
海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_熊小奇著_7505841602
还有 11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17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上篇当代跨国公司风险防范以寻求自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为导向的风险管理初级形式和以寻求资本密集、规模扩张为导向的风险管理中级形式,而代之以寻求知识创新为导向的风险管理高级形式,即以知识型为核心风险的管理将成为未来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主导。该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在产业、行业领域,知识密集型产业将逐步成为跨国风险管理的重点领域。如制造业中的信息技术产品,生化、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中的电信、软件开发、金融、保险等将成为跨国公司的新热点。资料表明,在上述领域中,跨国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传统产业,并有不断上升趋势,例如,2000年美国用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已达4130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了147.6%。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与母国的“产业空心化”是产业分布高层化的具体表现。当代主要发达国家正在经历一次大的产业化调整。一方面,制造业产业结构将向高技术型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而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品中比重较大的仍然是传统产业的产品,这将难免造成结构调整中的脱节现象。当代跨国公司正是利用这种无国界生产的优势,使根据要素禀赋所形成的不同国家间的劳动分工转化为跨国公司内部的由公司安排的不同国家的劳动分工,从而使跨国公司成为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一体的综合生产体。其二,在产品开发领域,伴随新产品换代的短期化,产品开发中的竞争风险日趋激烈。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周期缩短。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中,不断提高研究和开发的效率,并不断缩短其周期。据有关专家精密计算,当代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时间每缩短一天可增加0.3%的商业利润;每缩短10天可增加3.5%的商业利润。如德国西门子公司仅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一项,每年获得10亿美元的纯利润;2第1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风险防范日本的索尼、松下、日立、夏普、三洋等跨国公司几乎年年都能推出一批新产品进人国际市场。新产品换代的短期化使产品决策和市场预测越来越复杂,使风险因素增大。其三,组织形式的高层化。高新技术领域有大、风险大的特点。为了分摊昂贵的研究和发展费用,减少高技术的风险,当代一些跨国公司纷纷结成了共同开发新产品的联盟。联盟主要集中于国际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领域。如半导体、电子信息、药品、汽车以及航运和银行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巨人”们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和竞争,而是更多地转向协作型竞争。这种协作型竞争成为当代跨国公司战略联盟风险管理的新特点。其四,人才竞争高层化。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各国跨国公司都十分注重于培养和争夺高新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是当代跨国公司的最大风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跨国公司从发展中国家吸纳14.5万高层次人才,使这些国家损失教育经费达50亿美元,而给美国创造了620亿美元的价值。跨国公司为争夺高新技术人才而不惜血本。例如,西欧一家电子业跨国公司以年薪200万美元的重金聘用美国“硅谷”一家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被拒绝后,干脆用3000万美元收购了这家企业。在日本进入美国高科技领域并聘用美国本土高科技人员的同时,美国大公司也不甘示弱,以重金从日立、东芝、日产等大公司以及日本各名牌大学实验室招聘日本第一流的科技专家。总之,全球性科技人才的争夺将成为当代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领域。二、风险地区扩散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直接流向是单向性的,即发达国家为了寻找原料产地、场所和产品销售地,而向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