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财会专业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_杜美杰编著_7302083835
馨香

文档

1201

关注

0

好评

0
PDF

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_杜美杰编著_7302083835

阅读 539 下载 0 大小 7.24M 总页数 152 页 2023-01-11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152
全屏查看
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_杜美杰编著_7302083835
还有 152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52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业时代乃至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一提信息处理,言必称会计已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就是会计信息,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会计处理自动化。本文将试图更正人们的这种错误观念,给企业管理信息中的会计信息一个准确的定位,还企业信息化中的会计工作一个明确的说法。提到会计的定位,自然会让人想到一度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人注目的有关会计本质一“会计信息系统论”还是“会计管理活动论”之争。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争论似乎已不再必要。原因有二:其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内容的拓宽正促使管理功能不断整合。首先,如上所述,信息技术水平决定了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决定了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信息随之经过了从集成到分散再到集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企业管理从一人独揽到部门分工再到高度集成。其次,会计职能也经历了从简单记账到独立会计信息系统再到集成系统中的一个频道(薛云奎,1999)、一种视窗或一套组件。同理,信息内容决定了信息系统所涵盖的范围,也就决定了信息系统的种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管理规律的逐步发现,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已取代了会计信息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更综合立体的信息流和更集成整合的信息系统。其二,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关于簿记作用的论述就已涵盖了争论双方观点一一“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重要”①,该观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正逐步得以实现。其中,观念总结即反映职能,可视为基本职能,即会计信息系统论所指内容,具体体现为财政部会计司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而过程控制即监督职能,则可视为引申职能,即会计管理活动论理论所在,正逐步体现为财政部正在出台的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信息技术越发展,基本技能(如反映职能)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人们集中于人类的特有作用,会计定位就越偏重管理功能(如控制职能)。①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资本论(节选·导读).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247。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对业务和信息过程整合集成能力越来越强。会计,作为全面融入信息系统的一维,已很难再划清界限、单立出来。因此,本书将题目范围限定为信息系统,而不是直呼其为所谓的会计信息系统,目的就是避免当前普遍出现的错误定位,即认为在高度整合集成的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仍可单独存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笔者受专业和学识所限,有关信息系统的内容(尤其是本书第2章)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吸收了不少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未能一一注明,在此特别指出,并深表谢意。其中,有关功能驱动和事件驱动的思想与观点,基本引自《现代会计信息系统》(阿尼塔·S·霍兰德等著,杨周南等译,1999)和《会计信息系统》(杨周南、赵纳晖等,2001);有关事件法会计的理论,主要缘自An Events 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Theory(George..H.Sorter,l969);有关事件驱动系统的建模,主要参考了《信息传送、事件驱动和分布式工作流》(郑白桦、袁潜龙,1999)和《基于业务规则的事件驱动建模方法》(张晓东、柴跃廷、任守榘,1999);有关事件驱动系统的应用(如RTE)等,则主要借鉴了《信息技术发展与企业的实时报告系统》(吴东辉,1998)、《信息化助企业迈向RTE》(陆培炜,2003)、《实时企业与控制理论》(许建钢,2003)和《踏着ERP的基石,走向RTE时代》(蒋炳庆,://ww.stc.gov/learning/lesson/guanli/20030811/lesson-6.asp)等。此外,还要感谢那些在本书中提到和未能提到的作者们,正是因为吸收借鉴了他们的成果,才使本书得以最终完成。最后,更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特别是金娜和陆浥晨等编辑对本书付出的耐心和细心,没有他们所做的努力,断没有本书的诞生。由于所涉专业广泛和笔者的才疏学浅,文中疏漏在所难免,还恳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悉心指正。我的E-il是:dumeijie088@sina。有关本书的任何意见和建议,请与此邮件地址联系。谢谢!杜美杰2004年6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