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传记中国史国史要义_柳诒征著_7300080723
Existence

文档

1019

关注

0

好评

0
PDF

国史要义_柳诒征著_7300080723

阅读 611 下载 0 大小 10.65M 总页数 340 页 2023-02-09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340
全屏查看
国史要义_柳诒征著_7300080723
还有 34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34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国史要义英雄、宗教、物质、社会这些依时演变的注重对象,都有了一个统摄的原则,并将之归于人的理性精神。孔子《春秋》以“道名分”为要旨,“道名分”就是依照礼制的治人之道,《春秋》的名教成为中国数千年联系人群之柄。外国史籍不基于礼义名教而推崇功利,故人群涣散。最后,作者极力主张今日治史仍然要本之《春秋》精神,甚至近代新闻事业也都应该“日操《春秋》之法”。第二篇“史权”,叙述和赞扬了古代中国史官所具有的职权以及社会责任感,作者指出春秋时期史官有着尊贵的地位和职权,中国史权之尊,仿佛外国的司法独立制度,但精义有所区别。别国的权力分立往往出于对峙而相争,中国史权对政权的牵制,多出于尚德而互助。后世虽有所衰退,但仍起一定作用,对此,本书罗列了不少历史资料,叙述史宫建制及其与政权的错综关系,史权对政权仍具有制约作用。从而得出“二千年中之政治,史之政治也;二千年中之史,亦即政治之史也”的结论。第三篇“史统”,主要论述中国历史的正统论观念,叙述了在正统论问题上古今史家不同的观点。持正统论的学者对正统的标准有不同见解,如视其传授之正、种族之正、疆域之正、道义之正等不同尺度。与近代许多学者贬抑传统“正统论”的见解不同,作者认为中国历史的正统观念主张“疆域之正,民族之正,道义之正”,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造就中国人具有的“疆域不正则耻,民族不正则耻”的历史观念。中国历史上“不甘为偏隅,不甘为奴虏,不甘为附庸”的思想,是一种政治民族主义,尤足以昭示于后代。第四篇论述“史联”,这里的所谓“史联”,主要是指纪传体史书纪、表、志、传之间在记述史事上的互相补充、互相衬托的导读3关联作用。指出“史之为义,人必有联,事必有联,空间有联,时间有联。纪表志传之体之善,在于人事、时空在在可以表著其联络”。作者表彰了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的义法之精,尤其对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一一《史记》予以很高的评价。作者还以《史记》记载史事在时间、空间和事类方面的广博,以《汉书》记载地理、户口数额的详密为据,说明古代中国在史学和民政上的领先地位,责难了那种“不知表章国光”的舆论。最后,作者将史学方法问题引申到政治,认为“史之有联出于宫之有联”,因此“知政而后知史,亦必知史而后知政”。第五篇“史德”,讲史家的修养、心术,强调史家道德修养是为人之本,不是要到撰著史书时才强调“敬恕”之义。维系史德、维系史书的信实,要靠整个社会风气的端正:“若社会上下道德荡然,且无先哲垂训,决不能产生心术端正之史家。”在评价中国古代史学在“史德”方面的总状况时,作者认为“吾国史籍,自古相承,昭信核实,以示群德”。虽然出现失实的史书和失实的记载,但后来的史家必然将之改正,“吾国史德,正由后先补益,而益进于忠实”。这里,作者一方面赞同和阐发中国传统史学“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原则,同时又强调:“使其积德也不素,则其临文也无本,而挟考据怀疑之术以治史,将史实因之愈淆,而其为害于国族也亟矣。”很显然,这是在攻击疑古学派的历史考据,可见作者的基本立场主要是倾向于维护中国“历代相承之信史”,反对“卑蕙而自诬”的历史观点。第六篇“史识”,论述不仅撰史者需要具备史识,而且读史者也要具备史识。其主要观点有:(1)中国古代史书包含着深刻的史识,有着撰著的义法,反对近人将之尽归于“史料”。(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