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书籍医学书籍《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针灸》(中国中医科学院)
温流

文档

2423

关注

0

好评

0
PDF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针灸》(中国中医科学院)

阅读 856 下载 0 大小 10.08M 总页数 175 页 2023-04-19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175
全屏查看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针灸》(中国中医科学院)
还有 17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75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前言《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中医药领域第一部通过国际、基于证据的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专著。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有效的医疗实践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在于天人合一、形神统一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是发展中医药、促进其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编撰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的目的旨在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制定系统的、能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方案。在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诊断和治疗的决策,有助于循证医学的原则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有助于规范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达成意向,编写一套基于证据、有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的28种疾病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和5种疾病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7月,曹洪欣院长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签署了编写第一批11种疾病基于证据的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的实施协议(APW)。组聘请名誉院长王永炎院士为负责人,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办公室,《指南》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为保证《指南》的编撰质量,我们组织200余名专家展开研究与编写工作,多次召开编写工作会议,确定编写体例与工作细则,研究解决编写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成立审定委员会,包括中文统审组和英文统审组。2007年9月,为保证高质量按时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决定立项,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办公室与11个指南和5个针灸指南编写组分别签署工作协议。12月完成了第一批11个指南和5个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中英文编写工作,并向WHO西太区提交了中英文文稿和技术报告。第一批11个病种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湿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脑梗死、2型糖尿病、感冒、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失眠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慢性胃炎。第二批17个病种包括:血管性痴呆、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乙型肝炎、艾滋病、gA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性肥胖病、慢性盆腔炎、小儿肺炎、特应性皮炎、寻常型银屑病、慢性前列腺炎、神经根型颈椎病、桡骨远端骨折、抑郁症、2009甲型H1N1流感。并将这28个病种分为《中医内科》(20种)和《专科专病》(8种)两个分册。5个针灸指南由中国针灸学会主持编写,病种包括:面瘫、带状疱疹、抑郁症、偏头痛和中风假性球麻痹。《指南》的体例系在WH0西太区提供的框架下,经过《指南》编写指导委员会、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和编写组反复讨论,结合中医学的特点,并按照“研制基于证据的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香港研讨会通过的《指南》模板,对已完成的《指南》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指南的内容主要由介绍、背景、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包括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干预、管理和推荐及方法构成。附件包括指南编写人员情况、信息资源、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指南评价及指南涉及的专业词汇表。指南编制工作在统一部署下顺利进行。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指南编写的总体框架、编写体例、共性技术(文献检索方法、策略、范围、文献证据级别、文献质量等级、推荐强度等级)反复论证,对各指南编制方案进行专题研讨,审定委员会提出中、英文稿编写、翻译细则,并指导统审工作。办公室组织、协调,形成了一个大军团作战的高水平编写队伍。同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指南编写的关键环节,从文献检索、证据分级、证据合成与专家共识到指南撰写、翻译举行专题讲座,对指南编写人员进行培训等,共召开不同层次的编写工作会议近20次,对各指南逐一进行多次论证、中英文统审和讨论,组织编写组对指南草案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各疾病编写组分别成立起草小组,形成了汇集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文献学、统计学等专业人员参与的编写队伍,包括各专业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的老中青结合、多学科参与的团队,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各组在办公室统一工作方案和组织协调下,按照国际临床实践指南编制办法,进行了相关文献检索和信息收集。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外文大型生物医学数据库和检索文本文献,包括中、日、英文文献以及中国古代医籍等。本指南所有证据均选用结构性摘要表,并按照本指南选用的分级体系进行评价。通过文献检素与评价、证据评价、合成推荐建议等程序,形成指南中文版文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别是围绕保证编写质量,各组分别召开多次专家咨询会,部分编写组通过函审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论证达成共识,对指南中文稿进行反复修改。审定委员会对指南中文稿和英文稿进行了认真的统稿和审定。中国针灸学会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全程参与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编制的咨询与指导工作,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决议,将5个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学会标准,向金国推行。《指南》的特色在于引进国际通行的临床实践指南编写的思路和方法,旨在制定融合西太区各国传统医学精华和最新成就,整合和吸纳国际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借鉴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组成的编写人员队伍,突破单纯由中医药领域专家共识形成指南的局限,形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这对于规范使用中医药,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指南的编写参照WH0两太区组织专家讨论推荐的要求和模板进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中国中医科学院通过实施这一·,锻炼了一支编写临床实践指南、能与国际接轨的专业队伍,为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指南》的编写与出版,凝聚着我院专家学者与管理人员的辛勤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精华,与循证医学有机结合存在者很大的难度,广大编写人员不辞辛苦,精益求精,儿易其稿,使指南的系统性、完整性更加完善。然而由于编写者时间和编写经验有限,难免出现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应该说明的是,直接或间接资助指南制定的资助者没有对指南最终的推荐意见产生任何影响。指南工作组成员和咨询专家与指南的制定均无利益冲突或潜在的利益冲突。《指南》的问世,要感谢WH0西太区对此的资助支持,感谢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项资助,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司和政策法规司领导的热心指导,感谢各位专家的通力,感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编辑出版。曹洪欣王永炎2010年11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