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书籍科普读物2009年东莞文学艺术系列丛书 第4辑 在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徘徊_陈志伟主编;李文辉著_7548201588
风枫

文档

3698

关注

0

好评

0
PDF

2009年东莞文学艺术系列丛书 第4辑 在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徘徊_陈志伟主编;李文辉著_7548201588

阅读 905 下载 0 大小 6.6M 总页数 299 页 2023-09-14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99
全屏查看
2009年东莞文学艺术系列丛书 第4辑 在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徘徊_陈志伟主编;李文辉著_7548201588
还有 299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99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自序恍惚六载,逝者如斯。看熟悉的康乐依旧人头攒动,马岗顶上图书馆内依旧翰墨如画,而行者已是打点细软,告别在即。书稿的撰成,多是大学期间的练笔和习得,里面纵然没有多少真知灼见,却珍藏着青涩学子在求学道路上的困惑与思考。从现代到古典,既是文学研究旨趣的转向,亦是从宽泛的自由讨论到严谨的考订学术的过渡。尽管学识浅陋,对于不同的学术领域在古典与也往往是点到即止,但学问之事,贵乎用心。从写尽上海干姿百态的张爱玲到以通才眼光重新审视史学编写的郑渔仲,从21世纪纷繁的现代诗歌流派到清中后期那场精彩的骈散之争,即便走马观花,然而涉入这不同场景并身临其中,却是求学阶段最宝贵现代之间的经验。这种体验类似于在成长阶段便目睹章太炎与康有为学战徊的梁启超,震撼并获益良多。学术应该自由而不能民主,入主出奴的攻伐往往消解文学讨论应有之气候,从戴震到章学诚,从汉学到宋学,从桐城古文到阮元仪征一派,无不说明此道理。早期对于现代诗歌颇有关注,亦一直持自由的讨论态度。随着诗坛陷人主义与流派竞艳的局面,炫目的诗歌技巧取代了整齐的韵脚,层出不穷的先锋实验取代了诗人应有的良知,诗歌评论亦随之变成了文字迷宫,解释之纷繁不亚于汉儒解经。面对写诗者的文字游戏和解诗者的讳莫如深,读者只能敬而远之,而现代诗亦成为被束之高阁的精英游戏。或者如清初黄梨洲所言,学问之事,析之愈精,逃之愈巧。学术研究,更多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里面既有钩沉古典的工夫,更有研判高下、剖析源流的体认。进人古代文学研究,是大三开始跟随吴承学老师之后进入的新领域。吴承学师治学严谨,颇有乾嘉学人风范,然先生并不斤斤于琐碎的考订,往往从旁人未注意之史料和细节处看出问题所在,匠心独运。在学业上老师总是悉心教导,不厌其烦。惜学生愚昧,总未能领悟真味之万一,深感惭愧。而老师的为人与为文,时刻警醒着学问之难,须沉潜其中。研究生生活中,有幸重遇张海鸥先生。与张老师认识已是六载,在《各体诗文写作》课上的深情朗诵,在球场上切磋高下,为我写破格推荐书的苦苦思索,病后的亲切问候,老师的大度、包容与善良都成为我大学生涯最美好的怀想。《21世纪新诗批评评议及展望》正是在张老师指导下完成,当时张老师出于对诗学流派纷繁和文字游戏泛滥成灾的不满,以及对于一种良善的诗学风气的期待,让我领悟文学批评应有的良知和责任感。董上德老师一直致力于古代小说与学术研究,有幸每节课都坐在师旁,看老师讲《西厢》时的声情并茂,讲《聊斋》时的黯然神伤,我们总能感受先生学术与人格的高尚。任何时候董老师总是鼓励学生,包容错误,示学子以学问正途。在功利与浮名充斥的时下,先生的淡泊与沉潜,时刻让后辈软佩与敬畏。在中大,阅读与思考,逦迤或徘徊,总能自足其乐。无论是精英抑或异端,无论是格守家训抑或剑走偏锋,中大总能包容这一切一切。你可以在永芳堂十八铜像前细数民国之殇,可以在图书馆的古籍余墨里钩沉拾遗,可以在一节课堂上见证电光火石的思想火花,也可以在马岗顶的神驰里放歌或痛哭。怀想中大,总是百般滋味却只能一点灵犀。书稿成书过程,得各位老师的教导与指正,谨致谢忱。而书稿得以出版,要感谢胡磊老师的邀请和帮助,并在排版过程中细心指导和教海,还有海洋老师一直的赏识,在此一并致谢。书中谬误及不当,皆学识浅陋所致,并请诸众不吝赐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