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文社科类政治军事《唐太宗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许道勋
学渣

文档

222

关注

0

好评

0
PDF

《唐太宗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许道勋

阅读 906 下载 0 大小 736.97K 总页数 10 页 2022-10-06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10
全屏查看
《唐太宗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许道勋
还有 1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军亨历史研究●古代军事唐太宗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许道勋唐太宗和卫国公李靖,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北宋颁行的兵书《李卫公问对》,①采取唐初君臣一问一答的形式,反映了和李靖在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李靖向来以“论孙(子)、吴(起)之术”而闻名,⑨军事学上造诣额深。一部“卫公李靖兵法”可谓著名的兵书,以致唐代杜佑编纂《通典·兵典》时摘录它的内容达二十多处。至于府太宗,虽然没有留下理论专著,但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是要超过李靖的。明代胡应麟说得对,“夫卫公在唐,诚一代元勋。然文皇(唐太宗)将略远出其上,非若高帝于淮阴,真弗如也。”®的确,相比较而言,汉高祖刘邦的将略不如名将淮阴侯韩信,而府太宗的军事才能则超过了名将李靖。这是有史实为证的。本文将通过战例的分析,看看唐太宗对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发展作出何等的贡献!身经百战的军事家军事艺术来源于成争实践,世上决无纸上谈兵的军事家。唐太宗的军事才能是在身经百战的过程中造就的,因此,首先要分析的是的戎马生涯。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祖辈均为武将,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就是骑射征战。他后来回忆说:“联少尚威武”;“朕小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④这位强悍晓勇的贵族子弟,还喜欢读曹操注的“孙子兵法”,淡论兵家之事。路末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为解除“雁门之围”,年方十八的初次从军,开始显露出勇敢智机的才华。尔后,跟随父亲李渊到大原,参与了镇压甄翟儿起义军。隋未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协助父亲策划了“肾阳起兵”,从此踏上了夺取天下的征途。他和哥哥李建成率“义兵”直捣西河,并南下进攻霍邑。隋朝守将宋老生拼布孤抗,义师不利,有人主张退回太原,而世民与建成则极力反对,最后终于赢得了胜利。那、绛那和尼门,包围了战略要地河东。十一月,攻陷京城长安。次年,李渊称帝,国号唐,政元武德,建成为是太子,世民封为茶王。在晋阳起兵与创建唐王朝的过程中,虽有大功,但毕竞是在父亲李渊的战略指挥小进行战斗。而从所初武德元年至五年(公元618年至622年),面临着国内统一战争的任务,C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ki.net军事历史研究·137·太了逃城协助父皇坐镇京城,索王世民则以最高统帅的身份,独立地领导了四大战役。第一的曲折过程。第二次是平定北方的刘武周势力,巩固了太地区的统治。第三次是对王世充后两个月主要是平定来自河北的窦建滤势力。第四次是对河北地区的刘黑闼的成争。总之,四大龙设共计四十六个月,自骢骋于战场达二十七个月,战役之间的休竖仅只十九个月。激烈的战争实践,使他的军事某路与作战艺术达到了成熟的宽地。之所以成为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则庸者,唯孝恭若方面之功,名甚盛。”©其实,孝恭并不拉长军事,只是以宗室身份当了统帅,具体指挥的则是李靖,酒初统一战年的胜利,应当归功于两位杰出的军事家一一与李靖。如果说,在唐高祖武德年间,秦王总是亲赴战场,东征西讨,那么,正式即位以后,作为“贞观之治”的英明君主,其军事活动的持点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即从直接参战到后方指挥。从贞观三年(公元529年)冬到贞观十三年(公元539年),为了统一酉北边盟并巩固多民族的封建国京,店太宗以武力次第平定东突豚、吐谷浑和高昌等。他派遭李清、李勋等率军征服了骄横发寇的东突厥,把西起阴山、北至大摸的广阔地带收入唐朝版图。他派避兵打击访昌的分裂割居舌动,收回了三州五县二十二城,在这些究一边疆的战争中,唐太宗明于知将,善于置将,运筹推握于长安,决胜于干里之外,表现了战略指挥家的杰出才能。然发动对高丽的大规模成争。他不听臣僚们的谏阻,骄做轻敌,甚至亲自出征,跑到最前线安市城下指挥作战,结果遵到了从未有过的惨败。三年之后,就去世了。以上,简略地回顾唐太宗一生的军事话动,可以看到,他是无愧于封建时代杰出的华事家,终年五十二岁,从十八岁初次从军到四十八岁征高丽,与战争有关的岁月达二十几年。“文是身经百战,谢下诸人减从行间,唯靖待将”。⑦当然,唐太宗的地位与作用是要超过名将李靖的。即使在历代帝王中,象他这样身经百战且有盛麟军功者,也是竿见的。晚年征高丽的失败,只是不愉快的插曲,不能因此否定唐太宗在古代军事史上的卓绝地位。可情的是,唐太宗没有对长期的战争实践加以系统的总结,给后代留下一部兵书。大概作为时建帝王无暇于此吧。不过,零星的经验总结还是有一些的。例如,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即位不久,说:“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到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羯,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赞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过了十几年,即贞观十四年(公元540年),再次谈及自已的作战体会,说:“义旗之始,乃平冠乱,每执金歧,必自指挥。习观其阵,即知强弱,当取吾弱对其强,取吾强对其弱。敌犯我弱,奔命不逾数十步,吾击其弱,必突过其阵,自背而反击之,无不大遗。多用此而制胜,思得其理深也。”@前后两次所论,大同小异,可见他十分欣赏自己的径验之谈。这些总结虽然很有价值,但华竟是局部的,讲的多是战术上对阵法。杜佑编《通典·兵典》时仗把这段话列入“必攻其易”条。看来,关于唐太宗的军事艺术还·138·军事研史研究有待详细的总结。下面,不妨分七点试作论述。坚壁挫锐,以持久弊之坚挫锐,历米是对付强敌攻势时的用兵策略,《孙子·军争篇》说:“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杜佑在《通典》卷一五五《兵典》八“坚壁挫悦”条中,记载了春秋以来九个战例,最后两例就是唐太宗平定薛仁果和刘武周事件。这就表明唐太宗运用此策达到很高的水平。唐初统一成争前期,最先遵過到的强敌是陇右豪强地主势力的代表薛举。早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薛举就据郡起兵,不久称秦帝。年底,以大军进逼谓水之滨,包围扶风郡城,对抢先改占长安的李渊势力构成了严重威胁。这时,率兵击败之。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后,举再度入侵,谋取长安。刚被封为茶王的,以西讨元帅的名义率军抗击,结果在高摭之战中被打得大败。同年八月,薛举病死,儿子薛仁杲继位,大举攻唐。九月,再次领兵讨伐,鉴于上次失败的教调,临近高坻就“坚壁不动”。一些将领请战出击,世民坚决不同意,说:“我士卒新救,锐气犹少。贼以胜自骄,必轻敌好斗,故且闭壁以折之。待其气衰而后奋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计也。”@这里,对形势的估量是清醒的。因为唐军刚吃了败仗,虽经整顿,仍处于劣势。如果轻易决战,不仅没有取胜的把握,反而会敌人吃掉。只有采取“闭壁以折之”的方针,才是万全之计。经过六十余天的相持对垒,敌军粮尽,军心动摇,看到“彼气衰矣,吾当取之”,①迅速地调兵布阵,取得了决战的胜利。元代史学家胡三省指出:“茶王之破刘武周、宋金刚,与破薛仁杲、宗罗喉方略一也。”@在平定刘武周战役中,运用“坚壁挫锐”方略更是得心应手了。刘武周是北方割据势力之一,与突厥相勾结,兵锋甚盛,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九月攻陷太原,敌将宋金刚南侵至浍州等地。唐高祖李渊慌忙地颁发手敕:“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装王则坚决请求再次挂帅,前往讨伐。十一月,正值隆冬委节,他书军自龙门乘坚冰渡河,扎营绛州西南柏壁,与宋金刚对垒相持。有一次,世民和堂弟李道宗观察敌情,向:“城特其众来避我战,汝谓何如?”道宗答:“拼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与力竞。今深壁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致竭,自当离散,可不战而擒。”@世民高兴地说,你的意见和我不谋面合。于是,按照“坚壁挫锐”的方针,既派遣将领分兵汾州、温州一带,以切断敌军稂道;又避免主力决战,“唯令偏裨乘间抄掠,大军坚壁不战,由是贼势日衰。”@经过长达五个月的相持,秦王率领的唐军才取得了胜利。由上可见,“坚避挫锐”方略,是在“吾弱当其强”的形势下实施的。面对强敌,不宜速战,应当坚壁相特,拖住敌军,磨耗其兵锋与粮的,竭力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然后捕捉反攻致胜的战机。这种军事策略是“孙子兵法”的运用与发展。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并不是消极的退让,而是避免毫无成效的硬拼,力图以守为攻,由弱变强。深谙此理,提出了“我坚背蓄锐以挫其锋”的方针。雪这里,包含着“坚营”、“蓄锐”、“挫其锋”三个要点。所谓“坚营”,不是单纯防御,而是要“蓄锐”,即保持与提高我军旺盛的士气。正如兵书《李卫公问对》中所说:“守者,不只完其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以有待焉,”待什么呢?其目的在F“挫其锋”,打占敌军的锐气,为反攻胜利创造条件。C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k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