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首页文学书籍诗词歌赋《荆门文史资料 第7辑 安襄郧荆军革命纪实、纪念辛亥》研究委员会编
音之天下

文档

317

关注

0

好评

0
PDF

《荆门文史资料 第7辑 安襄郧荆军革命纪实、纪念辛亥》研究委员会编

阅读 569 下载 0 大小 9.88M 总页数 248 页 2022-10-22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48
全屏查看
《荆门文史资料 第7辑 安襄郧荆军革命纪实、纪念辛亥》研究委员会编
还有 24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48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刘声玉1911年10月10日(即辛亥年八月十九日),由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在中原腹地武昌首义告成·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后大江南北反清浪潮迭起,响应云从。不久,清帝退位,天下易帜。从而结束了二百六十余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标志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伟大的辛亥革命前前后后,荆门的有识之士也为之竟相献智出力。早在1905年,旅省荆门籍人季雨霖与刘敬庵等人共结“日知会”,反清反帝。1906年7月,孙中山、黄兴等委雨霖派同乡廖汇川、徐竹坪、李少翘回荆门游说殷户,为革命起义提供资金援助。同年,湖南萍醴起义,季公等参与密谋响应,不幸被缉捕。出狱后,季公辗转四川、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继续发动革命,虽屡遭失败,但革命之志始终不渝。辛亥革命事起,季公绕道回鄂,出任革命军标统,在汉口作战受伤。伤愈,又在阳夏战争的烽烟中,毅然挑起安襄郧荆招讨使重任,踏上了肃清荆襄道清军的征途。 旅省的其他荆门籍同仁,也先后汇入了辛亥革命的洪流。武昌首义时,工程兵第八营卫生队长陈雨苍,积极组织担架队,紧随首义民军,在紫阳湖、总督衙门等地救护伤员,掩埋阵亡将士忠骸;民军第二标二营管带张大鹏,在武昌首义不久,率部在汉阳龙灯堤发枪起义;三十标二营营代表梁邦福,亦随首义军攻占楚望台,夺取军械库,进攻中和门,并亲率步兵攻破伪都督府;陈子惠、陈复初、陈鸾骞、廖汇川、李炳炎、毛凤池、张佩坤等均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十一标第一营管带陈荣钟、司务长王志祥(即王伯高)、徐竹坪,随清政府钦差大臣端方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时,在资州毅然反正,死端方,旋即回鄂参加安、襄、郧、荆招讨军。季雨霖、祝制六等在以后的反袁、黎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北征途中,招讨使季雨霖率领安襄郧荆军,在仙桃编并了梁钟汉、刘英、李亚东部进驻沙洋后,李公亲率部驰援唐牺支攻荆州;荆州既克,季公自沙洋北行至钟祥,全明汉,赶走张楚材战襄阳,李秀昂,抚张国荃,然后整编军队,分三路出师北征,迫使南阳清总兵谢宝胜逃遁,南阳光复。特别值得一书的是,季公为保汉江下游五邑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洪水吞噬,组织军民抢修了汉江沙洋堤段,使江汉平原百姓永志不忘。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我们编印了《安襄郧荆军革命纪实》这本书,以大量的文字、图片,较为翔实地记载了安襄郧荆军在季雨霖率领下,虎啸风生、龙腾云起的革命壮举,不仅是为了缅怀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封建帝制的所有志士仁人,同时诉诸今人,学习和发扬先辈的英勇奋斗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推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去夺取新的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