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管理学《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张静虚
晴天

文档

102

关注

0

好评

0
PDF

《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张静虚

阅读 836 下载 0 大小 6.93M 总页数 137 页 2022-10-29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137
全屏查看
《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张静虚
还有 13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37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前 言在逻辑领域里,教学逻辑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办好教育;要办好教育,必须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增强讲课的逻辑性;要增强讲课的逻辑性,必须重视教学逻辑的研究工作。 多年来,张静虚教授从事逻辑、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对这方面的探讨是不遗余力的。他曾以《逻辑和教学》为题,先后在《四川教育》上发表过五篇文章。现在,作者听取一些反映,对这批文章作了修改和补充,订名为《课堂教学的逻辑性》,我们曾将初稿广泛征求过大学、中学各科教师的意见,得到大家的好评,现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逻辑学是一种思维的科学。人的思维,就象电磁波有一定的“频率”一样,“频率”相同者,就会意知音,产生思维共振现象。有些人相处时间虽久,但格格不入;有些人偶然相遇,却有相见恨晚之感。此无他,前者彼此思维间存在鸿沟,后者产生思维共振而已。 思维共振依存于三个因素∶(一)立场、观点∶(二)掌握知识的一定深度和广度∶(三)逻辑思维。如果没有共同的立场,观点,就会彼此对立,没有共同的语言;如果彼此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就会互不理解,"行话"不通;如果彼此缺乏逻辑思维,就会前言不符后语,自相矛盾,思维混乱,即使有前两个因素,也难于交流思想、获得教益、产生共鸣了。 战国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知音,彼此思维共振,因而成为莫逆之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教和学之所以能够统一,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思维共振。善教善学,必然人才辈出,产生思维共振的丰硕成果。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教师要正确思维,并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合拍地前进。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上一堂出色的、高质量的课,体现在令人满意的思维共振中的,那就是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逻辑性。"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①无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思维科学,都离不开逻辑。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善于运用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才能增强讲课的逻辑力量。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能不能做到这点,除了取决于立场、观点之外,还有赖于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语的锤炼、艺术技巧等问题。讲课应当避免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缺乏逻辑性。 张静虚教授从自己多年来从事逻辑教学和哲学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明确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中要注意划清下列几个界限 通俗和肤浅的界限,通俗而不流于肤浅;深刻和深奥的界限,深刻而不流于深奥生动和庸俗的界限,生动而不流于庸俗。 这些体会对一般中青年教师无疑是会有启发的作用的。这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仅对一般教师,而且对广大知识青年和想学点逻辑,培养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自学者,也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