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金融投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段宏著
江南勿

文档

147

关注

0

好评

0
PDF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段宏著

阅读 678 下载 0 大小 13.61M 总页数 174 页 2022-10-31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174
全屏查看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段宏著
还有 174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74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前 言审计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审计主体对审计活动本质认识的逐步加深,依次出现过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导向审计、内控导向审计及风险导向审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公司造假及管理舞弊事件的不断出现,使得传统审计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尝试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突破传统的审计模式,开发出了一种以评估风险为中心的新的审计模式,以此来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这就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订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胡春元,1997)。财政部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多位专家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独立审计执业准则》。目前已有的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研究的前提是∶注册会计师均是理性的经济人,在面对风险时是风险规避者,只是在技术上没有发现风险,所以要开发新的审计技术来帮助CPA提高审计功效。基于这样的思路,国内外专家学者更多地是从纯技术层面研究如何提高审计功效,并探索和开发出了各种不同导向的技术路线。目前,在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分别提出了以“控制风险”、“经营风险”、“舞弊风险”、“治理结构风险”等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并由此推导出相应的审计程序,以指导实务工作。 本研究认为,研究“导向一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出发点,审计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归宿。所有能导致审计风险的“风险”都是审计工作的导向。“风险”导向指标应该是一个“风险”指标的,针对不同的客户应采用不同的“风险”导向指标,不同的导向指标只是技术路线不同而已,“风险”导向指标具有非唯一性的特征。 本研究认为,审计导向的确定和选择固然很重要,审计技术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这些技术真正地实施到位。影响风险导向审计功效的关键是风险评估的正确与否,而对风险评估影响最大的是审计主体对待风险的态度————风险偏好。 本研究以影响风险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即“审计主体的风险偏好”为主线展开研究。风险偏好本身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在审计领域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运用。这种风险偏好在以前的研究中常被某种假设化为乌有,研究者习惯在一个假设完美的世界中构架其科学的演绎。本研究通过对风险偏好概念的运用,解释审计主体的非理性行为。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风险偏好的成因。导致审计主体产生风险偏好的内因实际上更多的是道德风险。现行利益制度的缺陷诱发了审计主体的非理性风险偏好,使其偏离了正常的允许范围。由于利益制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审计主体的收益和风险,因此利益制度导向决定了审计主体的风险导向意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风险偏好对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影响效应。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虽然同为审计主体,但是在处理业务时的风险偏好是有差异的。许多审计失败正是因为事务所与会计师的风险偏好不同,导致在承接业务和执行业务中对风险的评价不同,从而影响风险导向审计的有效实行。审计主体之间产生风险偏好差异主要是审计市场的运行机制缺陷所致,因此必须建立起二者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审计客体进行财务欺诈也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自身的动机和原因有很多。另外一个直接的因素则是审计主体的策略影响。审计主体的策略与其风险偏好和审计技术相关,当审计客体掌握并了解博弈对手的软肋时,其实施的欺诈策略在思想上无顾忌,在技术上有针对性,从而使反欺诈的审计主体处于弱势。 针对风险偏好的影响效应,本研究提出要消除审计主体的非理性偏好必须从制度设计和策略上入手,在事务所的组织结构建设上,应大力推行合伙制或倡导合伙文化。要消除审计客体对审计主体风险偏好的不恰当利用,首先要从委托机制入手,消除对独立性的根本影响。其次,在市场安排上,应划分不同资质等级事务所,提高市场的集中度,促进和培养高品质的事务所建立,同时在行业内建立假报告的举报机制,并加大审计主体的民事责任,从而树立风险导向意识。 本研究通过对新独立审计准则的全面剖析,提出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实务运用中,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审计目标,甚至同一客户的不同阶段,应选择不同的审计导向,采取差异化的审计策略。而针对某一具体的审计程序,为消除个体偏好差异的影响,应推行标准化的操作策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