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估值就是讲故事-创业融资与投资》Dr.2著
comics

文档

181

关注

0

好评

0
PDF

《估值就是讲故事-创业融资与投资》Dr.2著

阅读 978 下载 1 大小 11.76M 总页数 77 页 2022-10-31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77
全屏查看
《估值就是讲故事-创业融资与投资》Dr.2著
还有 7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77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自序机构对企业的估值,是一个困难而且主观的过程。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究竟值多少钱,是赚了还是亏了?者或者创业者该用哪些指标、工具去评判和衡量? 高成长性企业在进行融资时,通常会这样预测∶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将不得不面对负向现金流,业务情况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预期末来回报十分诱人。抛开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不谈,不论何种,它未来回报的正向现金流是所有估值假定的基础。 本书讨论了一些常见的估值方法,还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方法,主要供高成长性企业在进行融资谈判时,与机构进行换位思考。因为谈到估值,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两个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估值?谁来估值?我举一个实例来说明,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模式是∶初创企业拟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来进行融资,这样就要有一个估值的过程,然后双方谈判、博弈、妥协,最后达成一致, 但是这跟我们平常的买卖关系货————歪歪钱不手关的。因为付钱买货时,双方还是对立的主体,交割结束各取所需,所以买方会尽力压价,卖方想努力抬价。不过初创企业融资的时候,谈判的时候看似对立,但是最终达成协议后,两者却又变成了一个战壕的战友,共同面对市场的风险。因此,还有一件事我希望强调,很多人尤其是初入行的新手,喜欢拼命压价,觉得拟1000万元的我谈到了300万元对价,并且股份不变,我就大获全胜了。 实则不然,要知道运行所需资金有一个客观规律,非常可能你拼命压价后所付出的300万元根本不足以支撑该,如果创业者处于弱势地位被迫接受,最终很有可能压价使它真的变成了“风险”,结果反而是双输!最近大家可能熟知一个故事,今日资本的徐新老师在京东时,刘强东当时只想要数百万美元,可是徐新经过评估对刘说∶“这开展起来怎么够,先给你1000万美元,后期再追加。”事实上,最后看起来似乎很傻的者才是真正的大赢家,故事的结局大家已经知道, 由此读者对投融资的估值要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所有的行为,核心还是为了企业成长,创造全体股东的价值,创业者和方在这点上是一致的。那么反过来,总有一些创业者对自己的东西看得十分了不起,三句话一说,就估值上亿元,恨不得只出让1%的股权,就换来大把现金,然后还觉得被人占了便宜。要知道,当人注入资金的时候,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因为即使你未来挣100亿元又怎么样,如果没有早期的支持,你多半已经湮没于人群之中了。因此,创业者在设计对价的时候,不能是让人挣了20%就心疼不已,一定要让人有利可图,并且留有足够的弹性才行,至少应有几倍的上升空间。所以,无论是人还是创业者,斤斤计较的同学都只能做小事,我们应该目光长远。正所谓任何方法得到的估值也只是一个参考而已,一切以成交为准。 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我们都要有买定离手的契约精神,完成了估值及后面的投融资交割,只是企业生命周期的一部分而已,努力向前走,而不是还在纠结既往,患得患失。事后诸葛亮是毫无意义的,更时刻记住,在那个时候我们做的决定,是那个时候对我们最适合的! 本书根据我们团队多年来负责/收购评估以及实施的经验,结合对新经济模式的学习和分析,采用一个个虚拟的连载故事进行类比与演绎的办法,这样可以不那么枯燥,让读者有一种代入的感觉,深入思考。希望既注重学术性也兼具可读性,但是还要交代清楚各种公式的由来和推导过程。虽然是故事的形式,其实每一个故事都有现实中的原型在,而每一篇都试图阐述一个问题。既可以通读,也可以各自独立,作为案例检索。 撰写本书,尝试对估值这个复杂的问题进行讨论,抛砖引玉。本书中的系列文章最初在经过数月的网络连载后,有大批读者发来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指出了一些错误的地方,鞭策我们更加深入地去学习和考证,在此我深表谢意。这也是一种全新写作方式的尝试,类似众筹思想一样,我们也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很多名家的指导。因此,我们在本书正式出版时做了大量的修订,并且有从未发表过的、专为本书出版而全新撰写的最后几章,希望可以将书中很多的方法串联起来,融会贯通,力图使内容和逻辑架构完整。 本系列连载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也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和学习过程,所以本次出版大致还是按照原来的顺序编排,对其中有些看似矛盾的观点,如商誉和计提等,后来我撰写了新的文章来进行说明。 本书可以作为部分新手的入门读物,但是还有很多不够严谨的地方,也许还有错误之处,望不吝批评指正。在成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清华大学廖理教授的指导、36Kr全体同仁的支持、《中国会计报》水原老师的指正、MediCool医库公司的同事,特别是我的秘书们默默的奉献,特别还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各位编辑的辛勤付出、校订排版,在此一并感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