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金融投资《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与脆弱的金融基础》卡尔·沃尔特 弗雷泽·豪伊著 祝捷 刘骏译
白诺

文档

207

关注

0

好评

0
PDF

《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与脆弱的金融基础》卡尔·沃尔特 弗雷泽·豪伊著 祝捷 刘骏译

阅读 941 下载 0 大小 14.58M 总页数 274 页 2022-11-01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74
全屏查看
《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与脆弱的金融基础》卡尔·沃尔特 弗雷泽·豪伊著 祝捷 刘骏译
还有 274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74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这是一部由美国学者撰写的,关于中国金融体制变革、发展及其现状的学术著作。作者首先肯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上实现了“非凡的崛起”,同时也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中国的金融体制相对于过去的经济突飞猛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还具有“脆弱性”和不相适应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这本书从西方学者的视角,现察分析中国的金融机构,从商业银行到银行,从市场到债券市场,也部分地涉及到政府机构的职能和管理体制。书中论及国有银行的扩张、信用评级的缺陷、地方债务的快速增长等问题,也是国内读者所关心的。书中收集和列举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资料,其研究和讨论问题的方法,值得国内的金融从业者和研究者参考借鉴。 第二版序言 本书出版后的热烈反响,是我们自己始料未及的。正如一位读者说的那样∶"中国金融体制的历史十分值得一读。”我们当然也这样认为。我们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故事,并且乐意与全世界的读者们分享。当然我们也很高兴读者和我们有同样的想法。在这本书的第二版中,我们更新了一些数据,也增加了一些章节内容,但是总体来讲没有很大的变化。事实上,自从本书第一版在2010年出版之后,中国所发生的事情基本上符合我们的预料。另一方面,读者也针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它的健康状况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也从未思考过,无法给出合适的答案。我们并不是无所不知的。我们同时还发现,我们很深入地讨论了中国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涉及亚洲其他地区的问题,一些读者也许也会很关心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已经努力在本书第二版中回答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但是对于某些问题,我们认为也许可以在本书的第二版序言中做一些回应。 我们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什么时候会崩溃?”以及“什么会使得中国经济崩溃?”虽然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出版此书的目的。我们试图解释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是如何管理的,以及它为什么会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事实上,中国政府在过去一段时间通过信贷扩张维持了经济的增长。但我们可以相信,从结构性的观点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没有过去几年那样的空间,让中国政府再像以往那样做了。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现在的关键莫过于∶一、继续让民众把钱存入中国的国有银行以保持较高的储蓄率(中国的储户目前还不能把钱存进汇丰或花旗之类外资银行);二、继续对利率和汇率进行管制、限制货币兑换、加强资本管制;三、促进中产阶级的发展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球金融体系在2011年之后的发展逐渐活跃起来,包括标准普尔调低美国国家信用等级在内的一系列事件,对脆弱的全球金融体系形成了压力。即便这样,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这些问题。 由此衍生的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银行业是否足够强大的问题,因为它们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基础。事实上我们的确研究了中国主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但这本书并不是旨在对这些银行进行分析研究。我们的目的在于分析和说明,中国这些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公有制大银行在这个庞大的金融体系中是如何运作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分析整个银行体系的表现只是我们研究中国经济的第一步。如果仅就中国的银行风险而言,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政府有办法来处理这些问题贷款并且持续增加银行的资产,即便是国际和国内非国有体系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反应也一直不冷不热。 但是必须看到,迄今为止中国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方式都是增加“杠杆”。在过去十年,中国银行体系形成的5000亿美元的坏账刚被全部减记。因此,在我们思考中国银行业问题的时候,最好能够后退一步来看一下整个经济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有一些旁观者对于中国政府全面掌控经济体系的做法十分赞赏,他们认为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富有活力而并非那样脆弱。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中国的实体经济成本,诸如不良和通货膨胀,这些因素都带来了很多系统性风险。如果这样的失误、通货膨胀遭遇到民意反弹的话,那么这种所谓的“富有活力”的体制将首当其冲。 在我们看来,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是什么将导致中国经济的崩溃”,而是这样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一旦出现问题,对中国、中国人民乃至全球经济会造成什么损失?这个问题对于本书来讲过于复杂了,但可以肯定,一旦发生那样的情况,损失一定是很大的。幸而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心,这样高速度、非均衡的发展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当前而言,我们必须要承认,在经历了100多年的滞涨、战乱、政治运动之后,中国在过去的30年间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确是适应其国家需要的,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我们同时也要指出,现行的金融体制也许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正如我们在本书中所说的那样,体制的变革是十分困难的。 在目前的环境下,欧美国家的政客和银行家们都对自己所经受的金融困境一筹莫展,此时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经济制度似乎并不比西方社会差。诚然,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对于放任政府和机构违约一向十分抵牾,因此也采取了很多试图阻止政府和机构违约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也明显弱化了市场在定价风险中所扮演的角色。尽管这样,我们相信通过对比西方金融危机而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更优越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并且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国这样的经济框架还不能与以市场为基础的发达经济体相提并论。 如果说十几年前西方的人们不了解中国国内的金融安排还是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今天应该知道,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举一动都会深刻地影响到我们。正如本书指出的那样,中国现在还不允许通过市场对资本进行定价,它的银行体系需要不断地注资才能照常运营,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垄断市场。国家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它的金融体系仍然对外界封闭,资本账户不能开放,资本定价由行政权力主导,国内金融市场的大门仍然向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关闭着。由于对外贸的依赖,中国政府仍然需要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制,这也造成了诸如通货膨胀以及国家收支不平衡4 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与脆弱的金融基础 等问题。但是,在各种问题交织的情形之下,在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发展,GDP年增速高达9%,最高达1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但是,单纯追赶美国的GDP体量是十分狭隘的。比如,在1912年中国清王朝倒台的时候,中国的GDP是2410亿美元,远远超过德国、英国,仅仅位列美国之后。在1932年日本关东军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的时候,中国的GDP超过日本的两倍。简而言之,一个国家GDP的多少根本不能作为其经济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也不能作为这个国家实力及其人口社会福利的衡量标准。 是的,今天的中国看上去是如此的富裕,因为它坐拥巨额的外汇储备,但这也正是其问题所在。这些外汇储备的存在反映了中国货币政策管理的问题。这些巨大的价值是虚幻的,因为这些资金价值过大,难以消化,也无法分散处理,与实际价值背离甚远。事实上,中国政府能够拿这些外汇储备做的事情只有去购买以美元计价的金融产品,诸如美国国债,房利美、房贷美的按揭贷款,以及美国萨利美(Sallie Mae)的学生贷款等。中国的资金回流使美国减轻了债务负担,这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下一个经济周期持续运转。当然,这种运转过程并不显现,但这正反映了中国金融体系运转方式的扭曲。发达市场国家曾经犯下很多错误,有些错误在未来也还会再犯。但是,发达市场国家处理类似债务危机的方式绝对不会是中国的一些诸如资产管理公司或是中央政府应收账款之类的经验。 最后,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政府现在所走的道路并非别无选择。正如我们在书中提到的那样,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自那时起中国就有了一个重新整理自己金融和产业格局的整体框架,也彰显了中国改革的决心。如果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就开始逐渐允许人民币升值并允许资本的自由流通,那么中国今天的 GDP也许会更小一些。但是关键在于,这样一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加均衡,相对来说也会不过分地依赖政府拉动和低端商品出口。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并没有加紧进行后续的一系列改革,这才是其问题的根源所在。中国的市场几乎完全被国有资本垄断,其政策安排也尽量保持现状,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中国经济怎么会真正的开放呢?从这一点上来看,如果我们说中国的经济模式并不比西方的差,那是一种不真实的说法。或者我们换一种说法,如果中国的经济体制不进一步完善,它能够担当起全球领导者或者表率的作用吗? 本书的第二版和第一版一样,要感谢我们的朋友和约翰·威利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感谢他们对我们不断的支持。我们也要感谢我们的热心读者,他们向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问题。我们在书中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解答仅代表我们自己的观点。所有的问题和错误都由我们自己负责。我们在过去得到了来自很多国家的朋友们的帮助,我们的确欠下了很多人情。我们无法承诺得更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