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金融投资《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刘尚希等著
白诺

文档

207

关注

0

好评

0
PDF

《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刘尚希等著

阅读 851 下载 0 大小 19.33M 总页数 210 页 2022-11-01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10
全屏查看
《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刘尚希等著
还有 21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1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本书是一部集体之作,开始于2004年7月,后由于种种原因一度被搁置了,直到今年年初才再次启动。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以及政府的财政责任一直是转轨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由此形成的认识五花八门。这些年我一直注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的研究,这不能不使我关注金融风险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对金融风险五花八门的认识中存在不少偏差,尤其是以下两点较为突出。一是对“金融风险”的认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就非常关注金融风险的防范,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更加重视,国务院曾两次召开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金融风险都是“一锅煮”,未能区分微观与宏观的金融风险及其相应的责任主体,导致政府有时干了金融机构应该干的事情,形成金融风险防范中的悖论∶政府越是注重防范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反而越大。政府对微观过程的过度“重视”,使金融机构形成了对政府的期待,反而弱化了它们防范风险的动机和能力。学术界曾提出过宏观金融风险的概念,可没有明确相应的风险责任主体,因而难以落到实处,需要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财政风险金融化”与“金融风险财政化”的说法广为流行。前一种说法主要流行于金融界,后一种说法更多地流行于财政界,这两种说法都找到相应的证据,貌似有理,其实是混淆了不同层次的问题,而且隐含有一种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脱之意。财政与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联系日益紧密,财政可以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因,金融也能成为财政危机的缘由,即使财政、金融部门各自独立运作,不存在职能错位,在宏观层面,这种“相互关系”也是无法割断的。部门间的风险责任明晰及其明确界定与财政金融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需要分开来讨论。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反映出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理解存在误区。如果这种认识误区 继续存在,将会使我国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误入歧途,而且短期内难以被发现。正是这种担心促使我组建一个临时研究团队,围绕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中的政府财政责任来进行探索性研究,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该项研究由刘尚希研究员设计基本思路和提纲,经过讨论形成基本共识之后分头写出初稿,然后总纂成书。参与该项研究的人员有刘尚希(导论)、蔡志刚(第一章、第七章)、李新(第二章)、刘家伟(第三章)、段敏芳、胡世峰(第四章)、杨元杰(第五章)、陈少强(第六章)。由于时间短促,加上参与研究的人员各自的经历、认识存在差异,该项研究还有诸多的不足之处,这只能留待以后来弥补了。 在成书的过程中,蔡志刚博士付出了辛勤劳动,陈少强博士与杨元杰博士在研究过程中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在此特致谢意。本书能得以出版,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赖伟文副总编辑、徐珠丽编审和张晓彪编辑的积极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一并致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