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金融投资《金融突围: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刘煜辉
懒人猫

文档

233

关注

0

好评

0
PDF

《金融突围: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刘煜辉

阅读 759 下载 0 大小 15.05M 总页数 273 页 2022-11-01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73
全屏查看
《金融突围: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刘煜辉
还有 273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73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为刘煜辉先生写序,无可推托——相交已久朋友的信任不可辜负,同道中人的思辨不可抹。常看刘煜辉先生的文章,他决不故作扭捏、故作高深,把简单的事物说得无比繁杂,以显示自己的高深;他四处走,带着对经济问题的关切,因此不会离常识太远。这在经济学界是比较难得的,有时会被批评为不务正业,虽然务正业的人关在书斋里说的经济学雷人语录车载斗量。 2008年年中,次贷危机爆发半年多,国内仍然是一片喜庆之音,大家相信中国经济防火墙的阻隔作用,会让我们像1997年那样有惊无险地度过金融危机,事后证明,这不仅是过于轻狂的乐观,更是经济学界的耻辱。一些经济学界人士因此更深入地思考未来经济改革走向的问题,刘煜辉就是其中之一,思考得越清楚,他的文字越直白坦率。他后期的文字不仅有经济学价值,更充满了民生关怀。 回到经济学的议题上。现下的中国陷入两大经济难题中,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首要的就是调整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结构,两个国家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互相指责,但正如老话说的,一只碗碰不响,两个国家一个单边消费、赤字,一个单边生产、储蓄的方式,共同造成了今天的困局。从2001年至今,中美外贸顺差增长近29倍,这些钱大多数以购买美国各种债券、资产品的方式流回美国,形成穷国不间断向富国输送资金的奇观。 这样的模式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戛然而止,全球金融秩序改革和经济发展模式遂被紧急提上议事日程。 改革之事从来知难行易,或者出于本位利益的考虑,或者出于路径依赖的习惯,我们常常是被事件推动被动地向前走。 就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而言,基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的低下,我们需要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这似乎是常识。不过,常识未必能够得到尊重,为了远大的目标我们常将常识弃如敝屣,中国经济需要技术创新、需要保障安全,扶植重化工业、扶持大企业已成为必然之选。宏观调控往往使民企成为首当其冲的调控者。 没有谁能够证明,大企业创新能力强,能够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恰恰相反,中国的大部分技术创新由民间中型企业完成。市场竞争力决定经济安全性,规模大不等于经济安全。一个细节可以显示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之所以要反复强调,不过是从反面印证了这个问题因为某些原因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现实。 无论在金融还是宏观经济的论述中,刘煜辉一直在强调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强调市场的重要性。他认为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告别旧时代和旧模式,探索深化体制改革,寻求新的增长方式,才是长远的良方。对此,笔者不仅赞成,还要竭力为之鼓与呼。资源向私人资本和中小企业倾斜,并支持其向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转型,而不是重化工,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制造业的价值链做延伸,向上做原材料采购,做研发设计;向下做物流,做销售网络,做品牌和商誉,做零售,就能够创造出吸收大量就业的现代服务业。 容我直言,那些拔苗助长式的做大企业、放弃中国制造业的想法实在是目光短浅,缺乏对产业链的基本观察,可笑程度正如吃完第五张饼肚饱的人就抱怨不该吃前四张饼浪费钱一样。中国依靠贴牌生产,压低生产要素千辛万苦培育出来的产业链条,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数十年最大的成果,就此被贴上低技术行业的标签扫地出门。没有现代制造业,我们又从何发展现代服务业呢? 随着经济陷入紧缩,空前4万亿的积极财政政策出炉。政府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一步,可以减轻经济下滑的痛苦,但正如刘煜辉所说的,政府主导基建的边际效果已经很差,很多基础设施过剩,公共工程的短板远不如十年前明显(除了铁路和核心城市的轨道交通)。1997、1998年那种冀望基建托住的模式若延续下去,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浪费,最终使增长放缓。假如美国经济未来两三年迟迟走不出衰退的阴影,政府的储蓄又花完了,赤字高悬,中国经济还能靠什么? 保障民生是扩大内需的基础,政府应该补上前几年高增长时期忽略民生的缺憾,不要在乎眼前宏观上好看,有责任感的人不会忽略未来健康发展的基础。内需起来,私人才能重新恢复,经济向内转型才有真希望。 简言之,市场与民生是保障中国经济的两条腿,中国经济未来如何,就看这两条短腿修复得如何。 不论是分析通胀成因,还是讨论汇率形成机制,或者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投向发表意见,文章背后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刻关怀未有停歇,这是面临改革转轨时期的学者的自觉意识,也许刘煜辉先生自己并没有考虑那么多,而是自然流露于笔端,与各个领域的改革者无意间合流,正因为如此,更加可贵。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把经济学作品划分为三类∶一为希腊书简式(Greek-letter);二为动态报道式(up一and-down);三为飞机场读物式(airport)。 所谓希腊书简式是学院派的教授们用类似“八股文”的刻板模式和数学语言进行内部交流的一种成果形式;所谓动态报道式是专门对经济变动状况进行解释分析的一类文章或研究报告,当下投行的分析师们每天都在干着这个活;而飞机场读物式则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经济问题,可供那些在机场等候登机或乘机的旅客旅行时聊以消遣。 在中国的经济学界,能够三种手法并用书写经济学作品的人并不多。一般情况下,学院派的经济学者们多放不下自己的清高,矜持地固守着学术神殿的门槛,把玩着那些象牙塔中的学问,享受着让世人不得亲近的成就感。于是便有了学界和世俗的天然鸿沟,后两类作品常常被看做是媒体财经记者或编辑们的普适性的大众读本。 在国外,成名的大经济学家们很多都是在为一些著名媒体撰写财经时评类文章中不断萃取着、丰富着日后伟大的思想火花。保罗·萨谬尔森是中国经济学界熟知的大师级人物,他一直无视同行们的窃窃私语,而坚持为一些大报用华丽的文字撰写财经时评类文章。他的学生保罗·克鲁格曼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多年来在财经时评类文章和“飞机场读物式”方面卓有成就。 我自然是比不上这些圣贤先哲的,但我坚持用心记录下自己对于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的所思所想。 2007—2008年注定是中国经济的不平凡时期。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变化,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与全球经济紧密关联的中国经济遭遇了外部环境“过山车”般的巨动。2008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也让持续了五年两位数高增长的世界最大新兴市场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压力。 与动荡的国际国内形势相对应,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转变幅度之大,史所罕见,其经验和教训更是一笔贵的财富。 从年初提出“双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到年中转变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再到9月的“保增长”(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及11月的“保增长、扩内需”,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基调被完善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调控主题和任务的剧烈变化,凸显出中国经济的非常态性和非典型性。 经济形势的错综复杂,意味着从学界到政策决策层无时无刻不处于激烈的观点交锋之中。 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者,笔者有幸经历着这个时代,并融入到经济巨变的大潮之中。危机最炙热的一段时间,笔者每天穿梭于部委、民间的各种研讨会中,记得2008年的最后两个月,我在全国各地大概讲了15 场报告。我太太经常揶揄我从事的是反周期的职业,百业萧条之时正是我们最忙碌的时期。 我的导师曾告诉我,做经济预测是最傻的人才干的事情,因为事实证明十有八九都是错的。但是,一旦世界的未来真的如你设想的方向在旋转,那真是一种莫名的幸福和享受,我想这或许就是经济研究最大的魅力所在。 疾病对于患者来讲,是痛苦的,开出药方却是医生的天职。危机给了世界短暂的黑暗,但也给了经济学寻找到未来光明的机会。 应亨通堂的盛邀,我将这两年经历这个时代的思想片段结札成集,呈现给各位读者,敬请方家指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