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金融投资《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熊彼特著
zouzhang

文档

256

关注

0

好评

0
PDF

《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熊彼特著

阅读 956 下载 0 大小 13.11M 总页数 324 页 2022-11-02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324
全屏查看
《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熊彼特著
还有 324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324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年),美籍奥地利人, 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他早期成名之 作。熊彼特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 (Innovation Theory),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且一直享有盛名。此书最先 以德文发表于1912年,修订再版于1926年,越数年又重印了德文 第三版。1934年,以德文修订本为依据的英译本,由美国哈佛大学 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哈佛经济丛书》第46卷。现在的中译本,据 此英译本译出。 1883年,熊彼特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故 有人又把熊彼特看作美籍捷克人)特利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的家 庭。他幼年就学于维也纳的一个贵族中学;1901-1906年肄业于 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乃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 克的及门弟子。当时他的同学好友中有后来成为奥地利社会民主 党领导人物的奥托・鲍威尔,以及后来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第 二国际首领之一的希法亭。迨后他游学伦敦,就教于马歇尔;终生 他高度推崇洛桑学派瓦尔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熊彼特曾执 教于奥国的几个大学。1918年,他曾一度出任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1919年,他又 短期出任由奥托・鲍威尔等人为首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 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长。1921年,他弃仕从商,任私营比德 曼银行行长,1924年银行破产,他的私人积蓄不得不受牵连而用 于偿债。1925年,熊彼特又回到学术界,先应邀拟赴日本任大学 客座教授,但不久改赴德国任波恩大学教授,直到1931年又短期 访日讲学。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50 年初逝世。熊彼特迁美后,尽管深居简出,但仍积极从事学术活 动:1937 —1941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48—1949年任“美 国经济学会”会长;如果不是过早去世,他还会担任预先商定的即 将成立的“国际经济学会”第一届会长。 从熊彼特的上述学历和经历可以看出,他一方面直接承袭了 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衣钵;另一方面又与第二国际首 脑人物、社会民主党人有过密切的关系。这些渊源,对于了解熊彼 特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经济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都是极为重 要的。 (二)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以“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 济周期的考察”作为副标题,涉猎范围可谓极其广泛。但是书中最 具特色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所提出的“创新理论工全书共分为 六章。第一、第二两章最为重要,从静止状态的•循环流转”到经济 发展的根本现象,特别是第二章,对经济发展,包括从“企业家”的 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涵义和作用,直到资 本主义的产生,熊彼特都作了开创性的精辟的论述,既是理论上的 探讨,也是历史发展过程的概述。第三、四、五各章则进一步分别 阐述了信贷与资本,企业家利润,以及资本的利息。我们可以概括 地说「创新理论”就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 在书中,熊彼特首先用静态方法分析了“循环流转”,假定在经 济生活中存在一种所谓“循环流转力的“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不存在“企业家力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企业总收入等 于其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因而不产生利 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生产过程只是循环往返,周而复始。 这实际上是一种简单再生产过程。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即使在简 • • • 单再生产的条件下,资本家照样能获得利润,掠取剩余价值。可是 在欣里,熊彼特却否认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以及在这种 情况下所存在的剩余价值剥削及其转化形式利润和利息。 然后,熊彼特从“动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创新”和资本 主义。他在这里通过引进“企业家”和“创新”而导出了资本主义。 这些内容就是书中第二章所阐述的“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也是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本体。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 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 “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 也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而言的。 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乙包括以下五种 情况:(D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 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按 照熊彼特的看法,“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 “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我们认为,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 法,它从来不是静止的,他借用生物学上的术语,把那种所谓.不 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不断地创造新的结 构”的这种过程,称为“产业突变工并说“这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是 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应特别予以注重。所以在熊彼特 看来,“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都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离开了这些,就没有资本主义。在这里,熊彼特虽然强调了生产技 术革新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用了 “变 动”和“发展”的观点,但却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 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熊彼特看来,所谓资本,就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乙 用 以“把生产指往新方向”、“把各项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的 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资本不是具体商品的总和,而是可供 企业家随时提用的支付手段,是企业家和商品世界之间的“桥梁”, 其职能在于为企业家进行“创新”而提供必要的条件。但是我们知 道,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 里,熊彼特却完全歪曲了资本的实质,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 剥削关系。 接着,熊彼特又分析了“企业家利润”及“利息”的产生。按照 熊彼特的观点,只有在实现了“创新”的“发展”情况下,才存在企业 家,才产生利润,才有资本和利息。这时,企业总收入超过其总支 出;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工在熊彼特看来,这是企 业家由于实现了“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 酬工 关于“利息”的形成,熊彼特提出了三大要点:第一,利息实质 上来自“剩余价值”或“余额价值工 在正常的经济生活里,除了上 述“余额”或“剩余”外,没有别的东西能产生利息。而这种“余额喊 “剩余”,如前所述,乃来自“创新”所引起的“经济发展”。因此,在 “循环流转”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没有“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就不会 有利息Q第二「发展”带来的“余额”或“剩余”价值,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企业家利润;一类是同“发展”本身相联系的结果o显然,利 息不能来自后者,因此,利息只有来自也必须来自“企业家利润”。 利息便是从这种报酬中支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工第三, 在一种通行“交换经济”也就是“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利息不是暂 时的,而是一种永久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利息理论上,熊彼特 的“创新”和“制度”利息论则与他的老师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大相异趣。他们师生二人,也曾为这一问题有过多次为经济学界 所注目的争论。姑不论两人的论点谁对谁错或两者皆错,这种争 辩的精神却颇有可取之处。 这里,熊彼特所谓的“企业家利润”,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超 额利润工但即使是这种利润,也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表现形 式,是企业资本家的一种剥削收入,而不是什么“应得的合理报 酬”。利息是从“企业家利润”中支付的,不言而喻也是一种剥削收 在本书最后第六章中,熊彼特运用他的“创新理论”分析了经 济周期的形成和特点。熊彼特认为,由于“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 组合”的出现,不是象人们按照“概率论的一般原理”所预料的那样 连续均匀地分布在时间序列之上,而是时断时续,时高时低的,有 时“群聚”(in groups or swarms,即“成组”或“成群”),有时稀疏, 这样就产生了“商业循环”或“经济周期, 同时,在资本主义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因而对经济发展 的影响就有大小、久暂之分,这就形成了周期的升降起伏波动。 但是我们要特别指出,到1926年《经济发展理论》德文修订再 版时为止,熊彼特尚未发展到“多层次”的“三种周期”理论;当时他 的心目中所考虑的,主要也还是为期大约9年到1。年的“尤格拉 周期”,也就是仍为单一的经济周期理论。不过,熊彼特当时已经表 现出对他自己的经济周期理论不甚满意的情绪。他在本书第六章 “经济周期”的开头就写道:“关于危机的理论,更正确地说,关于经 济重复变动的理论,甚至还不象已经阐述了的关于企业家功能、信 用'资本'货市市场、利润和利息等理论那样,有一个对主题比较令 人满意的表述「他又写道:“我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只是一个骨架; 我自己所许诺的彻底研究尚未完成,而且按照我的工作计划,象这 样的情况还要持续一段长的时期J直到1939年,熊彼特的英文两 大卷,共”00余页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之理论的, 历史的 和统计的分析》一书,才在美国出版问世;完成了他的颇具特色的 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多层次的“三个周期”理论。但是我们又必 须指出,在此以前,也就是本世纪30年代初期,熊彼特对于经济周 期理论已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构造端倪。尽管在1934年3月本书 英译本出版时,他并未对第六章作任何改动,但在一年之后即1935 年5月,他却在美国《经济统计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经济变动的分 析“一文,已经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多层次的“三个周期”理论的主要 轮廓,这可以说是后来两大卷《经济周期理论》的雏形。 鉴于熊彼特的两大卷《经济周期理论》一书篇幅浩繁,一时在 我国恐怕还难以有中译本出现,同时,为了补充本书第六章对经济 周期分析之不足,我们决定将熊彼特的“经济变动的分析”一文, 译成中文,作为本书的“附录”一同发表。读者如果将“附录”和第 六章结合起来阅读,就可以获得熊彼特“多层次”经济周期理论的 概貌。 从附录“经济变动的分析”一文可以看出,熊彼特的“多层次” 经济周期理论,是综合了前人的论点、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融贯形成 的。他首次提出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长* 中、短“三种周期”的理论。 第一种是经济“长周期”,或称“长波工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 期%由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D・康德拉季耶夫于1926年首先 提出,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每一个周期历时50年或略长一点。 在这里,熊彼特沿袭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说法,把近百余年来资本主 义的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长波”,而且用“创新理论”作 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技术 的突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 “长波” I——从大约"83年到1842年,是所瑁“产业革命时 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专指第一次“产业革命工 “长波” U——从1842年到1897年,是所谓“蒸汽和钢铁时 代,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蒸汽是与上一时期的技术 发明有连贯性的。 “长波” III一从1897年到本世纪20年代末首次提出“长 波”理论为止(当时这个“长波”尚未最后结束),是所谓“电气、化学 和汽车时代”o 第二种周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大约9年到10年的资本主 义经济周期,又称“尤格拉周期,由法国的克莱门・尤格拉于I860 年提出。在三种周期中,这一种是提出最早的。 第三种是平均大约40个月(将近三年半)的所谓“短周期” 或“短波L又称“基钦周期”,由美国的约瑟夫・基钦于1923年提 出Q 熊彼特还宣称,上述几种周期并存而且相互交织的情况,正好 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创新理论”的正确性。因为在他看来,从历史 统计资料表现出来的这种周期的变动,特别是“长周期”的变动,同 各个周期内的生产技术革新呈现着相当密切的关联。概言之,一 个“长波”大约包括有六个“中程周期”,而一个中程周期大约包含 有三个“短波乙 熊彼特本人也认识到,除了“长波”外,很难就“中 程周期乙更不能就“短波”,具体地指出,某一个周期的上升波动是 和某一种工业的发展或某一种生产技术的革新有关联的。 熊彼特的关于经济周期的思想观点和各个周期的具体内容, 在1939年出版的他的两大卷《经济周期》一书里,有更加广泛的描 绘和详尽的发挥。 (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或者说 他的“创新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大的特点: 第一,熊彼特非常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并把这种“创新”或 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看成是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的特征;因而认为 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既没有资本主义的产生,更没有资 本主义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一看法颇有其可取之处。因为我们 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来就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 变革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来就认为生广才是社会发展的 最革命的最活跃的因素。这不仅对于资本主&城鲁是这样,即使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也仍然应该是这样。 第二,在分析中熊彼特极力强调“变动”和“发展”的观点9强词 并采用了历史的方法;同时认为“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九 “经 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一种变动,从而又强调了社 会经济制度“内在因素”的作用。这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中,是不 多见的。 第三,熊彼特还非常强调和重视“企业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把“企业家”看作是资本主义的“灵魂力是 “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 者。这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中,也是不多见的。 当代西方的一位著名的进步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早在40 年代就说过:“现代正统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系统理论分析中,从不 试图分析〔资本主义的l演进过程。这点可说已成定论。但有一个 重要的例外,那就是熊彼特,他的《经济发展理论》是在这方面离开 传统标准的一个突出代表「①特别是传统的庸俗经济学,从不涉 及生产方法的变更,而他们所说的“经济发展”,主要甚至完全是指 人口、资本、工资、利润、地租等等在数量上的逐渐变迁。而熊彼特 的“创新理论”,则在于用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变革来解释资本 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过程,以图把历史的发展和理论的分 析两者结合起来。 斯威齐接着又指出:“熊彼特的理论与马克思的理论具有某些 惊人的相似之处J在概括地指出两者的相似之处以后,他又说“对 于熊彼特理论的简要概述足以表明,对于他,如同对于马克思一 样,都把生产方法的变更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②但 是斯威齐立即又着重指出「尽管熊彼特的上述观点同马克思的观 点存在着某些明显的相类似之处——对于这一点熊彼特自己也清 楚地认识到——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根本的理论上的差别。例 如,在熊彼特那里,就没有‘产业后备军,的分析;他对劳资关系的 分析和处理,亦完全不同于马克思J③熊彼特自己在本书中也说, 他的结构只涉及马克思研究范围的一小部分。④ 关于熊彼特和马克思的渊源问题,能彼特的夫人伊丽莎白曾 经写道:"马克思在1883年逝世,这正是熊彼特本人和他所论述的 十大经济学家中最年轻的凯恩斯诞生的一年。熊彼特和马克思有 ① 见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英文版」942年,第94页. ②同上书,第94—95贯。 ③同上书,第95页。 ④ 见熊彼特本书,第67页的附注结尾部分. 一共同之点,那就是关于经济发展过程的看法。在他自己的《经济 发展理论》里,熊彼特试图提出‘关于经济变迁不单号决定于推动 经济制度从一个均衡到另一个均衡的各种少有亩翥高纯粹经济理 论在这一著作的日文版的绪言里,他说;或者可能会立刻明了 的一点,我在开始时是不清楚的,即这一概念和这一目的(指熊彼 特自己的)是和构成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基础的概念和目的完 全相同的。实际上,马克思之所以有别于同时代或前代的经济学 家,正是因为他认为经济发展的特定过程是经济制度车?所产生 的这一看法。在任何其他方面,他只是采用或修改李金亩经济学 的概念和命题;但是被放在次要的黑格尔背景里的经济发展概念, 却完全是他自己(指马克思——引者注)的创见。可能正是由于这 一点,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才又都折回到他这里来,尽管他们可 能发现他有许多可以批评之处J①我们认为,在这一重大的共同 点上,熊彼特很可能于无形中受到过马克思的影响。但毕竟由于 世界观和立场不同,因而用伊丽莎白・熊彼特的话来说,“就引向 极不相同的结果:它使马克思谴责资本主义,而使熊彼特成为资本 主义的热心辩护人」② 姑不论熊彼特是通过他的同窗好友,还是通过马克思的著作, 从而受到马克思学说观点的影响,也不论他所受这种影响的程度 如何,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或“创新理论”中的上述几大观点, 如强调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方法变革的观点,强询变动和发展的 ① 熊彼幡:《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商务印书馆」为5年版,第2页. 着重号是引者加的。 ②同上书,第3页. 观点,强调经济制度内在因素的观点,强调企业家创新功能的观 点,无疑大都是正确的。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的“四化” 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仍有很大的 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当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或“创新理论有其根本缺 陷,那就是它抹了生产关系及其变动,撇开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的矛盾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因而上面所读到的诸如“资本主 义“ J资本” J企业家利润”「利息”等等范畴,就都与资本主义的 生产关系无关,当然也就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说到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我们必须明确指出,这是他的 “创新理论”的一种运用;换言之,这是他综合于以前和同时代的经 济学者根据对历史统计资料的分析而得出的长短不同的经济周期 理论,并以“创新”作为中心线索,从而形成的长、中,短“多层次”的 “三种周期”理论。这种理论本身,原是来自实际资料的一种分析 概括,因而可以提供我们作为研究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和经济 运行过程的参考。 至于熊彼特进一步运用技术的革新、新资源的利用以及新领 域的开发等等,来解释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对于这一点我们则必 须加以具体分析。如果说技术革新等因素对于形成经济周期的长 短方面有所影响,那这一点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可是,如果把技术 革新等因素看成是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包括危机阶段在内)的 根源,那就是片面的和表面的,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所以我们 对待熊彼特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论点,如同对待他的其它一些论 点一样,不能笼统一概而论,而要采取两分法的态度。 总的说来,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可以说是西方经济学界 第一本用“创新”理论来解释和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专 著。当然,就全世界整个经济学界而言,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才 是最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剖析和阐明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趋于灭亡规律的巨著。1942年,美国保罗•斯威齐的《资 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一书出版,这是西方经济学界进步学者试图运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比较系统地研究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理论的少数著作之一。但必须指出,这几本著作主要都是以早 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另一方面,虽然早在本世纪 4。年代,就有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 少数专著或论文问世,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50年代和60 年代,对发展中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研 究才勃然兴起「发展经济学”从此成为一门专门学科。近一、二十 年来,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书刊 与日俱增;经济发展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目前,我国介绍、评述和翻译国外关于发展经济学的论著日益 增多;同时,研究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问题也提到 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我们知道,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 发展生产力是重要目标,技术革新是关键步骤,企业家创业精神要 大力提倡。而这些,尽管观点不同,却都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的主要内容。为此,把这本书译成中文出版,与我国读者见 面,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