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金融投资《经济中国》赵海均著
zouzhang

文档

256

关注

0

好评

0
PDF

《经济中国》赵海均著

阅读 775 下载 0 大小 14.65M 总页数 365 页 2022-11-02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365
全屏查看
《经济中国》赵海均著
还有 36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365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首先我从一个全球性的大格局观点来看这一本书。当我 们跨入21世纪时,世界已隐然形成三大经济中心。一是以 美国为首的美洲经济共同体,二是以欧盟(西欧)为首的欧 洲经济共同体,三是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共同体。这三个 经济共同体的共同特征是,美国、西欧和中国强大的经济吸 力吸走了周边国家的资金和人才。除了美国以外的美洲、西 欧以外的欧洲以及中国以外的亚洲均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困 境。而且无可避免的,美元、欧元以及人民币将来势必成为 世界三大主流货币。 以亚洲而言,日本东芝去年关掉了最后一个生产工厂, 而将生产基地迁到大连,继台湾的劳力密集产业于15年前 搬迁到大陆后,台湾的高科技,例如集成电路公司亦相继搬 迁国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不断地在媒体谈论有关中国吸 走了新加坡及亚洲其他国家大量的资金与人才,而各国又是 处于资金与人才一去不回头的困境,韩国兴起了学中文热, 有相当部分学生甚至考虑赴中国就业……这一切事件证明了 中国经济不断强大的事实。但在中国经济力争上游的非常时 刻,中国老百姓是否有着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呢? 我举例而言,目前国内产权改革的口号响彻云霄,似 *本文原为《破解中国之谜》一书的序音.——作者注 乎不做产权改革,就解决不了国营企业的困境,似乎不做 产权改革,就会跟不上时代似的。我当然不反对产权改革, 但我更希望提醒国人:由于我们对国营企业的弊病了解得 太深刻,太刻骨铭心,而对于所谓的民营企业却又了解得 太肤浅,太流于形式。当我们高喷产权改革口号的时候,我 们似乎只看到了美国民营经济成功的亮丽光环,但我们似 乎忘了美国前殖民地菲律宾也是民营经济体。因此我想提 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民营化的产权改革一定会 带领我们走向美国式的成功,而不会带领我们走向菲律宾 式的失败呢?我们的危机意识到底在哪里? 赵先生的观点给了我们一个警示,他指出:“……如果 民营企业不与无所不在的特权结盟,其发展将是举步维 艰……在一个缺乏规则的市场,特权对任何企业都是一种腐 蚀剂……如果不能从制度上消解这种外部环境,民营企业规 模化蜕变将只是时间问题。任何人都不想重温中国历史上反 复出现过的现象:弥谩的私人经济却伴随着普遍的腐败和 长期的停滞……”赵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 展是朝着菲律宾的模式前进,而并不是美国。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靠的就是赵先生所说的制 度。我也曾在不同场合提出相同主张,我们应在社会主义制 度下建立一套客观的法律规则以使民营企业不受腐败所侵蚀 而以经济规律将之导向正途。而这个所谓的制度真的那么重 要吗?最近有一本书《密室隐情》,作者瓦连京•法林是前 苏共第28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央书记处书记,曾先后担任赫 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五代领导人的机要秘书。他在书中提出 类似的主张。他指出俄罗斯无休无止噩乱的根源,乃是否定 一切法治与规则的专制。我相信赵先生建立制度的观点是从 其自身经营企业的经验中千锤百炼所得。但这个经典思维却 又是中国能否成功地走向民营经济的重要基石。 我认为赵先生这本书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是否提出了 伟大的治国方案,而在于他对于我们社会至关重要的十大问 题,包括农业、工业、银行、全球化等等,提出了他个人尖 锐的批判。我个人相当佩服其批判观点的到位,但更重要的 是赵先生的文章对我本身危机意识的强化起了不可磨灭的作 用。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就其几个批判观点做了相当深的思 考。举例而言,赵先生提出中国金融发展增而不长:“……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的局面,深层根源仍在于 中国金融发展的政府需求性,即金融发展的量性扩张并不是 真正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基于政府利益攫取和改革成 本补偿的需要所做的汲资手段创设……”他的观点非常平易 近人而适合大多数人阅读,但更深一层的意义是这个观点完 全吻合从列宁开始的思维。在1917年10月革命的前几天, 列宁发表了他对银行的观点:“……如果没有大银行,社会 主义将是不可能实现的,大银行是‘国家机器',我们需要 借其实现社会主义,我们可以直接从资本主义得到它……” 列宁的思维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而深深地主导中国银行体系的 发展。赵先生一针见血清楚地道出了我国金融发展增而不长 的本质。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时候,我们对银行体系能否 支撑经济发展是否该有前猎性的危机意识呢? 当然不同的读者看完此书以后,会有不同的感受。但读 者千万不要用一个所谓"对"或“错”观点来评论赵先生的 批判。我认为读者应通过本书从各个方面来强化自身的危机 意识,我相信这才是赵先生撰写此书的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