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金融投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重译本》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
学渣

文档

222

关注

0

好评

0
PDF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重译本》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

阅读 767 下载 0 大小 19.57M 总页数 451 页 2022-11-02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451
全屏查看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重译本》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
还有 45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45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 1946 年)凯恩斯,英国人,毕业于剑桥大学并在该校执教。1906年通 过英国文官考试,进入英国统治印度的机关;1913~1914年间,为 印度通货和财政皇家委员会的成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 财政部工作,战后充任该部的巴黎和会代表,嗣后成为财政大臣顾 问团顾问和苏格兰银行董事。由于他对英国的贡献,他在1942年 被晋封为勋爵。1944年,他率领英国代表团,参加在布雷顿森林 举行的国际货币会议,参与规划和创立了目前仍然存在的国际货 币基金和世界银行。1945年,他以英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 英美贷款谈判,获得巨额美国贷款,用于恢复英国战后的经济。除 了政治方面的活动以外,凯恩斯也经营私人企业。他是国民互助 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和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并从事金融投机事 业。此外,他创建了剑桥艺术剧院,还在数年中担任目前仍继续出 版的西方经济学权威杂志之一,《经济学杂志》的主编o凯恩斯的 遗产约为50万英镑,大致相当于目前的1000万美元,成为有史以 来最富有的西方经济学家之一, 凯恩斯的著作包括十余本书籍和大量的文章,其中本书被公 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自从本书于1936年出 版以来,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世界通用的名词,而由于本书,凯恩 斯不但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而且还被置身于 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家的行列,能与亚当•斯密相提 并论。例如,英国的《泰晤士报》为凯恩斯撰写的讣告说:“要想找 出一位在影响上能与之相比的经济学家,我们必须上溯到亚当•斯 密〈①有的西方学者甚至把本书对世界的重要性和达尔文的《物 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等同齐观。美国著名教授哈里斯于 1953年写道:“也许我们要稍早一点宣称:《通论》(指本书,下同 ——引者)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论》一起构 成过去一百年中出现的最重要的著作工②另一位西方学者说: “如果凯恩斯能和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都属于最 宏伟层次的创新性的思想家,从而导致现代思想革命的话,那是由 于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对经济学的贡献,其中包括对 经济科学和对政策指导的贡献二③ 除了其重要性以外,本书也被公认为是一本难于被看懂的著 作,特别对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萨缪尔 森承认,他在开始阅读时看不懂《通论,并且接着说:“根据我个人 记忆犹新的回想,我敢断言,而我并不算泄露什么秘密,如果我宣 称:在该书出版后的约一年到一年半期间,在麻省剑桥(即美国哈 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牌院校所在地——引者)没有任何其他 ①《泰晤士报》,1946年4月22 Ho ② 哈里斯「凯恩斯导读前言二载汉森,《凯恩斯导读》,麦格劳-希尔公司,纽约, 1953年,第9页& ③ 明斯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麦克米伦公司,伦敦,1975年,第1页。 人真正知道该书的内容是什么\① 虽然介绍、批评、论述、攻击、保卫和发展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和 凯恩斯主义的著作为数众多,以千百种计,其数量在目前仍在继续 增加,但是,据译者所知,专门从事解释《通论》的著作却只有一本, 即凯恩斯在美国的著名追随者,汉森教授的《凯恩斯导读》②。即 使这本《导读》也并没有对《通论》中的大多数的公式以及某些晦涩 之处加以推导和说明。 有鉴于此,为了使初学者易于阅读和理解本书并在理解的基 础上能对它作出比较确切的评价,以便达到“去芜存青、洋为中用” 的目的,作为译者承担的一个国家教委文科博士点研究,译者 除了翻译本书以外,还写了这篇份量较大的《译者导读》并在本书 的有关部分添增了一定数量的“译者注”。③《译者导读》企图对本 书作出较全面的说明,而“译者注”的目的则在于对书中的晦涩难 懂之处加以解释。通过这两种做法,译者试图表明:在翻译西方经 济学的著作中,适当地对原著添增评注部分是有必要的。由于本 书的重要性和下面即将论述的特点,对本书添增译注部分更有必 要。即使对那些不愿意阅读评注部分的读者,评注也不会造成不 方便之处,因为,他们完全可以略去这一部分。 本书之所以难于读懂,其原因在于它的三个特点,下面将依次 对这三个特点加以说明。 ① 萨缪尔森,“论《通论疑哈里斯编《新经济学》,诺泼出版社,纽约,1948年, 第146页。 ② 汉森,《凯恩斯导读),麦格劳-希尔公司,纽约,1953年) ③为同原注相区别,本书译者注均用六角括号标出。 传统的西方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凯恩斯把《通论》出版时的西方职业经 济学者作为读者对象。他在本书的原文序言中明确指出,本书“主 要是为我的同行经济学者而撰写的工①就是说,他认为,读者已 经具备作为西方职业经济学者已经掌握的“古典学派”理论的知 识,②即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存在于西方的传统的经济思想。 因此,对缺乏这种知识的初学者,阅读本书会有困难°为了弥补这 一点,我们首先对传统的西方经济思想加以说明°由于本书所牵 涉到的主要是其有关就业理论的部分,所以限于篇幅,我们的说明 也仅限于这一部分的内容。 传统西方就业理论的核心是萨伊的销售论,普遍地被西方学 者称之为萨伊定律。关于这一定律的错误之处,我们将推迟到《译 者导读》的第四部分加以论述o在这里,我们仅仅对它的内容加以 说明。 萨伊定律在西方具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最简单的一 个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意思是说,生产者进行生产的目的 (除了自己使用的部分外),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生产者进 ①见本书序。 ② 凯恩斯区别“古典学派”的方法与我们所使用的不相一致。我们根据马克思的 区分方法,把1830年作为古典学派和其后的庸俗经济学的分界线;而凯恩斯则把本书 出版前一切正统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古典学派。两种区分方法代表重大的理论夕归。 关于这种分歧,经济学说史的著作~版都加以说明,这里木再章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