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管理金融投资《十年涨薪30倍:财务职场透视》李燕翔著
默祷神念

文档

361

关注

0

好评

0
PDF

《十年涨薪30倍:财务职场透视》李燕翔著

阅读 658 下载 0 大小 1.24M 总页数 92 页 2022-09-20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92
全屏查看
《十年涨薪30倍:财务职场透视》李燕翔著
还有 92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92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前言2013年春天,因为偶然看到并回愎了中国会计视野论坛上一个网友求职的帖子,我开始频繁造访这个论坛的职业规划板块。大概因为我是在财会职场混迹十多年、颇有心得的老鸟,又在这个行业的世界领军机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相比企业财务人员更见多识广,所以不知不觉中我在这个论坛的职业规划板块混出了名,很多会计菜鸟遇到职业发展问题都愿意@我来解答,我还被他们亲切地称为“米姐”。在中国会计视野论坛的职业规划板块最常看到的求问帖是关于会计菜鸟找工作的:刚毕业应该去什么样的单位?同时收到几个录用通知应该怎么选?然后我就发现,不管“小白们”考虑的因素有多少个,到最后“工资”都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每当看到这些帖子,我就想起自己的过去,也常面临类似的权衡和选择。每当我纠结的时候,心里都好似有甲、乙两个小人儿在打架甲:现在工资低没什么,关键是职位有没有发展前景,这个职位虽然工资高,但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乙:我呸!你那是装清高!你腰提高技术含量,还不是为了以后能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甲:年轻时不要考虑工资,应该更注重公司的选择,好公司会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乙:又装!培训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提升技能,以后跳槽时能要到更高的工资?而目别忘了,培训机制完善的好公司通常工资也不低!甲:这个公司虽然给的工资不错,职责难度也挺高,向CFO汇报,但职务头衔太低了,怎么只叫“高级财务分析师”啊?怎么也得给个经理的头衔吧?乙:哈哈,我看你腰装到啥时候?头衔能当饭吃、当衣穿吗?你看那些多如牛毛的杂牌小公司,大把人的名片上印着经理、总监的头衔,其实挣着不到一万元的工资,种经理总监的职位给你,你愿意去吗?诸如此类的纠结不胜枚举。然而仔细剖析,其实自己心里这两个小人儿的观点并不矛盾,甲说的都是表征,而乙是将甲的观点抽丝剥茧,展现出它的核心本质。这个核心本质就是:所有不不以张工资为目的的工作都是穷矫情!明白了这点,一切问题就都简单了:人在职场,就让那些自尊心、虚荣心、优越感和一切不能被市场估价的虚头巴脑的东西都见鬼去吧!我是做财会工作的,所以职场经历和观点自然在会计同行中更有共鸣,自2013年开始,我不仅在中国会计视野论坛上发表了很多关于财会人职业发展的干货帖,还把自己过去在一家外企工作的部分经历以故事的形式在论坛上进行了连载。这个连载帖就是我构思本书的雏形。后来,在很多论坛网友的鼓励下,我决定写一本职场书,素材就以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个十年的经历为主。什么是职场?我心里的小人儿甲会这样定义:将自己融入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通过受聘于各种商业组织,将它们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舞台,利用在一个或多个舞台上的婊演,通过被组织和社会认同来实现个人价值。当然,我心里的小人儿乙会马里㜫嘴不就翠扩那地方吗?打工是为了啥?就是赚钱!赚钱!钱!重要的事说三遍!”好吧,不管嘴上是否承认,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个小人儿乙。所以,即使本书的基调80%是我心里那个小人U儿甲的口吻,也就是说,即便初衷是为了谋生,但是职业与打工还是不同的,打工纯粹为谋生,而职业为的不仅是赚钱,还是为了某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职业愿景。不过本书成稿后,我还是根据心里的小人)儿乙那“工作就是为赚钱”的调调,把书名定为《十年张薪30倍:财务职场透视》。你不用质疑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十年涨薪30倍是否现实,你也不用贬损工资翻多少倍不是因为后来工资高,而是因为开始工资太低,因为本书的故事发生在1997~2007年,人的行为和成就不能脱离所处时代的特点。张薪30倍还是10倍不重要,重要的是评估你心里那个小人U儿乙对自己行为的影响有多强,正因为刚工作时薪水太低,所以才更有奋斗的动力,就好比蹲下来是为了跳得更高,不是吗?本书的主人公米粒,是一线城市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70后,在大学毕业后的十年,依靠个人努力,从秘书转行会计,从大大小小的普通外资公司到全球化的跨国集团,从一名非会计专业毕业的菜鸟升职为业务骨干和经理人,其间经历了转换专业从零开始、锤炼外企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转岗升职、职场江湖中的上下级角力、刻苦拓展知识结构,在外企走完十年正待进一步升职之际,却阴差阳错地加入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转做财务咨询顾问,开启了职场中的另一个篇章。同时,她的工资也比毕业时涨了三十几倍,这在她的同龄人中并不多见。她没有像常规的财会人士那样升职为财务总监,但她的职业轨迹无疑透露着心里那个小人儿乙的愿望:职业进阶体现在很多方面,职务头衔、公司档次、职责的宽度和难度、团队规模、行业但是,工资涨幅是唯一可量化的“硬指标”。本书的庄体结构采用了小说体裁,但我不想将它作为单纯的职场小说呈现给读者。我写作本书,不仅希望借故事分享职场江湖的生存技能,也希望为广大从财会工作的朋友传达我总结的职业选择与发展的观点。为了整理这些观点,我没有像小说一样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把素材重组并分类到相关的章节中。故事片段被重组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打“搞定人”,围绕企业里上下级之间常见的和部门内的盾冲突,分享必要的沟通和团队管理技能:下篇主攻“搞定事”,分享财会专业人士如何在工作中学习成长,求职面试和薪资谈判的经验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大型集团公司的平台,在不同的细分领域间选择规划,最终在不同的道路上实现职业进阶。谨以此书献给在中国会计视野论坛以及其他网站上一直关注我的朋友,献给那些在我过去的职业生涯中曾经给予我帮助和指导的人,也献给我那段奋斗在职场的青春岁月。2016年6月开场白初次见面,认识一下我叫米粒,当然这不是我的真名,它的由来是这样的:在欧美外资企业工作的人多数都会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而且无论职位高低,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的邮件往来,都习惯直呼对方的英文名字,包括职场外的私交。我在外资机构工作长达十几年,一直用Michelle作为英文名字。可能由于Michellei这个名字总被英语不够好的同事发错音,所以除了必须用英语交流以外的场合,大家都习惯叫我米粒。我是一名70后,在0世纪90年代上的大学,那时国家刚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所以我与年长几岁的师兄师姐们不同的是,在工作伊始就可以自主择业。那时正规本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不考研、不留学,大部分会去国企或体制内的单位工作,但是年纪稍长的人都知道,90年代中后期部发属进第境损,所以给员工开出的工资也很低,我大四求职时面试的国企都只给出几百元钱的工资。那时的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像样的中国本土民营企业寥寥无几,外企却大规模进入中国,不过真正自建工厂运营的外企不多,策略上偏好寻找中国本土企业作为伙伴,所以很多老的国企就利用这个时机,与外企合资建厂,从合资公司获取利润分红弥补亏损。我如果要去体制外公司工作,最多的选择就是这些有着深厚国企根基的中外合资企业(老外把它称为),但是,这些V大部分延续了老的国企的低工资,出于不甘,我从此就在通向“纯种”外企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在经历了各种V和“杂牌”外企后,在跨入21世纪的元年,我终于如愿进入一家“纯种”外企一本书暂且称它为E&P,书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这家公司。E&P这种外企可简称为MNC(跨国公司)或全球化公司。它是我过去职业生涯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公司,因此即使目前我已离开E&P多年,但在E&P公司工作期间发生的故事,还是在我的职场记忆中占据了最大的空间,不论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还是对职场生存与发展的感悟,在E&P我都学到了太多。虽然,目前E&P在中国市场上已日新没落,但我不想让那些职场记忆也随之淡去;还有我在财会领域奋斗多年形成的对财会职业发展的思考,不想把它们当作与朋友闲聊时的碎碎念。或许这些职场观点是基于北美文化和企业管理哲学的价值取向,但我相信有很多还是能给在体制外私营公司工作的年轻人带来思考。好吧,不啰唆了,正式开讲我的职场经历。当然,因为我是做财会的,所以职场故事是和财会实务技能一起讲的。看热闹还是看门道,您随便选。上篇职场江湖搞定“”人事”才能步步高升初入职场的新人,总会饥渴地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和各项硬技能,因为在大学里学到的,能直接拿来用在工作上的实在不够。然而,工作年头久了就会发现:在职场,光会于活不会待人或者光会待人不会干活的人,都成不了大器:想成为职场达人,不管是走管理线还是走专家线,都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然而,不论是我自身的经历,还是身边的朋友,刚毕业前几年都是一门心思钻研业务,对软技能重视不够,等到成为业务骨干想更上一层楼的时侯,却发现自己以前光顾着埋头干活了,对如何处理单位里的”人事”一片憎懂,或是公事公办己经得罪光了我是20世纪90年代理工科大学的管理专业毕业的,我记得一位教授在谈到为何由技术科系转到我系时曾说过:攻管理者治人,攻技艺者治于人·“很多年来,企业习惯将技术骨干提拔到管理层,实际上技术骨干们不容易认识到,管理其实是一门艺术·到了管理岗位,需要带团队了,从原来独立完成任务到让下属完成任务,差别是很大的,如何合理授权,如何辅导下属,如何根据下属不同的性格牌气分配任务,如何哄“着他们干好活样样都是学问。而且上上下下多少双眼睛盯着呢,你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同样的任务,盯着你的眼睛不同,你运用的方法就必须不同,哪里像技术活一样有个是非曲直的划分?对很多“技术派“精英来说,对人制订行动方案,可比对事或对物制订行动方案难多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也不例外。在职场这个江湖里,想搞定”人事”,必须从了解你的上级开始。第1章“升职”那块饼看上去很美米粒在EP公司已经工作两年半了,其中一年以优异的工作表现接连获得转岗和升级,上司财务总监丽莎给她画了一张美好的饼一组建新的成本科,由米粒担任经理。正当米粒为此雀跃并努力让成本科初现雏形时,她却接到丽莎改组财务部门架构的通知,要招聘一位新经理做她的直接上司接管成本科。米粒在财务部门中的地位实质上被“降级“了,充斥着她内心的不只是失落,还有被“过河拆桥“的愤怒时间2002年夏末地点E&P公司办公室临近下班时间,E&P公司的办公室里忽然热闹了起来。人力资源部(Hun Resources,.HR)经理刚发了邮件通知,本周末组织员工去郊游爬长城,所以各部门都在兴奋地讨论怎么玩得尽兴,特别是米粒所在的财务部的会计们,平常是缺少出差机会的,所以大家都很期待这次免费的旅游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