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传记人物传记《竺可桢全集 第11卷》竺可桢著
尼克号

文档

226

关注

0

好评

0
PDF

《竺可桢全集 第11卷》竺可桢著

阅读 828 下载 0 大小 38.07M 总页数 663 页 2022-11-13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663
全屏查看
《竺可桢全集 第11卷》竺可桢著
还有 663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663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本卷收录1948—1949年的竺可桢日记。1948年1月底,“在校十二载,已属忧患余生”的58岁的竺可桢,“拟于四月间辞职”————“抗战时期,日在流离颠沛之中,抗战胜利以后物质条件更坏,同事所得不敷衣食住,再加学生政治兴趣浓厚,如此环境,实非书傻子如余者所可胜任,故早避贤路。”内战加剧,物价飞涨,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师生员工的基本生活,校长不得不围绕“款”字转。对外向教育部催拨款,向银行乞贷款,“向省府要米”,对内压缩开支,甚至“拟以现有校中存款购米、柴、油等各项,以备不虞”。他更为苦恼的还是如何应对发生在"外人以浙大为共产党之集中地"中的政治冲突。在杭州,面对学潮,他认为学生可以发表政治见解,但不能在校园中从事政治活动,同时又坚持“校中并不知谁是蓄意捣乱的共产党……吾人总须爱惜青年,不能以其喜批评政府而开除之"。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他宁肯受学生的包围而反对军警入校捕人。他勉力维持被起伏不断的学潮所冲击的教学秩序,不肯屈从于国民党政府镇压学潮的指令。 在与国共两种政治势力周旋的过程中,竺可桢坚守岗位,爱生护校,顾全大局,不乱方寸,对腐败专制的国民党政权感到绝望,对继续主政浙大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丧失了信心。1949年4月底,长校整整13年的他不得不离开浙大。 1949年5——6月,竺可桢潜居于上海避险,不去台湾。在政权更迭的隆隆炮声和相继而至的朗朗歌声中,经过短暂的观望之后,欣然走进了参与建立人民共和国政权和筹划新中国科学事业的行列。在上海,他竟能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潜心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当上海人民庆祝解放之时,他以历史见证者的口吻评述∶"民十六年国民党北伐,人民欢腾一如今日。但国民〔党〕不自振作,包庇贪污,赏罚不明,卒致有今日之颠覆。之来,人民如大早之望云霓。希望能苦干到底,不要如国民党之腐化。科学对于建设极为重要,希望共产党能重视之。” 自7月起,竺可桢记述参加的主要活动有∶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议,中苏友好协会发动大会,“科代会”发起的东北参观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10月16日,竺可桢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是在前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已有机构以及静生生物调查所、地理研究所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竺可桢以自己在科教界的崇高德望、渊博学识和广泛联系,在整合机构、凝聚队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年底,竺可桢定居于北京地安门附近的中国科学院第一宿舍内(直至去世)。在家庭成员中,其于1949年6月惊悉久已失去联系的长女竺梅于此前的1948年9月在解放区大连病逝。 1948年日记册,32开本,一册,为利达文具制造厂印制的“大众日记”,保存完整。封面印有“台湾肥料有限公司周年纪念 民国三十六年五月一日”,内封上书有“藕舫校长赐存 汤元吉敬赠 卅六年八月”。1949年日记册,32开本,一册,为上海艺华文具制造厂出品的“生活日记”,保存完整。作者在扉页用钢笔书写“民国卅八年藕舫日记”,又用毛笔书写“一九四九年日记 竺可桢”。 1948年日记的编订工作由姚竺绍等负责,1949年日记的编订工作由樊谦、陈向文负责。1949年3月8日所记祝寿诗由王鹏飞辨读和校订。 本卷人名简释表由樊谦编制初稿,家系人物表由竺安编制。全卷内容由陈学溶校审;竺安审定英文内容,并参与通审。全卷由樊洪业通审定稿。 本书依“存真”宗旨,力求保存竺可桢文稿历史原貌,有关编订规则之大要,详见《日记编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