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传记人物传记《竺可桢全集 第21卷》竺可桢著
尼克号

文档

226

关注

0

好评

0
PDF

《竺可桢全集 第21卷》竺可桢著

阅读 748 下载 0 大小 34.37M 总页数 602 页 2022-11-13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602
全屏查看
《竺可桢全集 第21卷》竺可桢著
还有 602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602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本卷收录1972——1974年的竺可桢日记。1974年日记止于2月6日。中国这段时间的政治日志,大致是以“批林整风”为开场,中间开过中共“十大”,而以“批林批孔”之发动为末页。其间周恩来主导的纠左治乱见到成效,批判极左思潮,局部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关注科学教育界的基础理论工作,恢复学术刊物的出版,启动开放对外科学交流,等等,竺可桢终于获得了略显宽松的活动空间。1972年,竺可桢倾力修改学术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年底,该文在新复刊的《考古学报》发表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迅速被《人民日报》、《中国科学》等多家报刊以不同形式转载,国际学术界也竞相介绍。83岁高龄的竺可桢通过有生之年的最后冲刺,为世界科学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面对突如其来的赞扬,他一方面感到意外,另一方面也有发自内心的感叹∶“自己估价也是尽了毕生之力,积累了三四十年的深思而写出来的。”继此论文之后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较大幅度地修订《物候学》一书。此书于1973 年8月出版,成为当时国内的畅销书和稀罕的出口品。作者描述他本人拿到此书时的心情是"亲切如见自己的小孩"。 随着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以及与美、日等国复交等重大变化的发生,中国在重启国门的初期,最多迎来送往的外事活动是选择在“阶级性”色彩最淡的自然科学领域。因此,担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名义的竺可桢也就显得格外忙碌。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他是“拼命”上阵的。在同样的名义下,他对科学院的组织体制问题和中国科学事业长期遭受重创的基础研究问题也继续不断发出声音。 这两年多,竺可桢始终在与肺气肿病魔苦斗着,除了连续不断地跑医院就诊取药之外,4次住院治疗的总时间超过了6个月。缺乏人性化管理的供暖制度,繁重持久的科研写作,在寒暑中频繁突袭式奔波的接待礼仪,已成历史惯性的物候观测和对自身病情的测记,以及雷打不动的日记记录和整理,种种的劳心与劳力,无疑都在迅速加重着他的病情。 病情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记的记述状况,有关病情的琐细记述占了相当的篇幅;可能是出于体力不支和记忆力的减退,对一次性事件会以相近而不相同的文字做多次重复记述;住院期间的日记大多是后来追记的,有时会出现时间的错位。为保持日记原貌,编者对日记中内容重复而文字不同者,一般不予改动;对时间的错乱,可以辨读确认者,一般加注说明,只对极个别处做了时序调整。在1974年2月6日的日记中,竺可桢只记下了中央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的内容。透过字迹,仿佛可以感到老人手的抖动和呼吸的迫促。这一页是他日记的终点,紧接着,翌日凌晨,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 此前70年,竺可桢在哈佛大学选择了气象学作为自己攻读的专业;此前47 年,他率领一个团队打破外国人的垄断和控制,开创了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地发布本国气象预报的历史纪元。他的临终绝笔,也在倾述着一位气象学家对自己所献身事业的无尽责任与眷恋。 本卷日记所据原本共有四册,皆为36开本。1972年有两册,半年为一册,上册未署印制厂家,塑封上印有“学习”二字和南京长江大桥图样;下册署为北京日历厂1971年印制的笔记本。1973年日记本为一册,署为北京日历厂1971年印制的笔记本,塑封上印字为“向雷锋同志学习”。1974年日记为一册,红缎面外封,封面印有烫金字英文“Diary”,未署印厂。各册日记文字保存完整。 本卷各年日记由竺松、李志黎、涂多彬、张惠敏负责编订,竺安、樊谦参与校审。卷前插页和人名简释表由樊洪业编选,家系人物表和略语表由竺安编选。竺安侧重审订外文内容。全卷由樊洪业通审定稿。 本书依“存真”宗旨,力求保存竺可桢文稿历史原貌,有关编订规则之大要,详见《日记编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