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传记中国史《屏边苗族自治县民族志》朱维琛主编
苑小茹

文档

317

关注

0

好评

0
PDF

《屏边苗族自治县民族志》朱维琛主编

阅读 570 下载 0 大小 19.09M 总页数 246 页 2022-11-14 分享
价格:¥ 10.00
下载文档
/ 246
全屏查看
《屏边苗族自治县民族志》朱维琛主编
还有 246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46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www.pdfdz.com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
2、古籍基本都为PDF扫描版,所以文档不支持编辑功能,即不支持文档内文字的复制粘贴。
3、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5、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屏边苗族自治县因境内山川、沟谷纵横,绿树成荫,屏山(今大黑山)犹如边防屏障,巍然屹立于县城北缘,1933 年民国云南省政府318次会议采用屏山的“屏”与靖边的“边”字,定名“屏边”。屏边县位于东经103°24′至103°58',北纬22°49′至23°23′之间,东面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县、马关县隔河相望,北面、西北面与蒙自县接壤,南面、西南面与河口瑶族自治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总面积1855.38平方公里,99%的面积为山地,“V”型谷众多。其中海拔17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占26.2%,1500米至1700米的占18.5%,1100米至1500米的占25.7%,400米至1100米的占26%,400米以下的占fri3.6%。海拔2590米的巴巴坡为全县最高点,154米的三岔丨河谷地为最低点,相对高差2436米。气候属于低纬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年降雨量16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5℃,相对湿度86%以上,蒸发量1108毫米,日照1555 小时。全县有森林面积46000公顷,森林蓄积量384.4万立方米,活木蓄积量388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樟木、木棉、红椿木、马尾木、楠木、福建柏等51种,其中被列为保护的珍贵树种有25种。还生长着各种竹类、水果、草果、八角、茶叶、三七及各种中草药材。矿藏有锑、钨、铅、大理石、锰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69318千瓦,已开发利用5505千瓦。各民族居于广袤山间,以农为生。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200186亩,其中水田57816亩,旱地142325亩。 自古以来,屏边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历史上,中央朝廷在这里实行过土司制度。蜀汉时,为进乘县地,唐、南诏时属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属秀山郡,元属临安路,明属临安府,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属开化府。民国二年(1913年)设靖边行政区。1933年改为屏边县。1950年1月1日成立屏边县人民政府。1963年7月1日建立屏边苗族自治县,属红河州辖。县城玉屏镇,位于县境西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985年全县设7区、1镇、75 乡、办事处(其中含团结壮族乡)、704个自然村。共有21654户,128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19617人,占总人口的93%。少数民族人口75345人,占总人口的59%。其中,苗族人口48918人,占总人口的38%;彝族23288 人,占18%;壮族2724人,占2%;瑶族195人,占0.15%;其他民族118人,占0.09%。各民族处于一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习俗、居住地理环境上有所不同,但是,屏边是他们共同开垦、共同建设、共同保卫的土地,民族关系的主流一直是友好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屏边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极不平衡,而且与内地相比,速度还是十分缓慢。至1985年,全县仅有40个乡通公路,大部份乡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驮。34个乡、8320户、51558人,占农业人口的41.17%(其中少数民族3336 人),占贫困地区人口的67.38%,人均口粮335.7斤,人均100% 收入才92.21元。这些地区主要居住着苗族和彝族。由于交通不发达,缺乏文化科学知识,经营管理水平低,商品意识差,商品率只约为18%。生产力不发达,单产低。民瑶说∶“刀耕火种一片坡,收回不满一土锅。”从1980年至1985年,国家每年都要拨给补助款30多万元。全县仅有制茶、制药、电力、大理石加工等几个小型企业。1985年国民收入335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82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只有485万元。全县农村人均收入186元,纯收入136元,是云南省的26个贫困县之一。 屏边各族人民虽迭经残酷镇压,但此伏彼起的反暴政、反压迫斗争一直没有停息过。如清咸丰间,中岭岗彝族农民马河图、姬宏、王春领导彝族人民反抗官府鱼肉人民,横征暴敛1938年秋,中股粱子苗族、彝族人民反对国民党军队的抗暴运动;1948年底和1949年初,两次攻打国民党县政府,赶走国民党县长1949年初,国民党爱国将领万保邦领导的“民卫军”与国民党26军的武装斗争等。1949年10 月中旬,边纵十支队11武装工作队开进屏边县,1950年1 月1日在县城成立蒙屏护乡团,14日屏边县解放。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体现其民族特色的诗歌、民间故事、音乐、舞蹈和工艺美术。内容包括人类创世、民族的起源与迁徙、祖先与大自然及一切恶势力搏斗业绩的赞颂,也有男女爱情的讴歌,旧社会的辛酸悲苦的哀叹和对幸福美好向往的叙述,也有天文地理的记叙……。各少数民族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都会讲汉话。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汉族人民相似,但也保存着自己独有的习俗。各民族信仰原始宗教。汉族的一些老年妇女信仰佛教。天主教在苗族聚居区影响很大,信奉的教徒很多。解放后,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下,各种宗教进行了改革,纳入了爱国民主的统一战线。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经常派医疗、党政干部、文化等多方面人员组成民族工作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通过做好事、交朋友,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发放救济款和贷款,为各族群众防病治病,放映电影等。并进行了苗族的社会历史调查,促成了屏边苗族自治县的诞生。 1957年7月,按缓冲区土改的政策,完成了土地改革。广大人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热情高涨。1957年开展的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在“左”倾错误的指导下,搞高征购、高负担和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伤害了一批干部、群众。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了县内民族政策的检查和再教育,进行了冤、假、错案的昭雪,建立了生产责任制,成立了县民委,民族工作得到了恢100 复发展,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粮食生产和经济收入有所增长。为培养建设人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开办了民族中学、民族小学,在中心完小推行寄宿制和半寄宿制,在苗族聚居区推行苗文扫盲教育。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迅速成长。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一个崭新的屏边苗族自治县一定会呈现在各族人民的面前。
返回顶部